“老师向慧”是名师俱乐部公众号新开设的栏目,旨在搭建英语教师与英语教学研究者之间的沟通桥梁。我们对一些英语专家的代表性文章进行了修改,通过大众化修改,使其适合公众号阅读。同时,我们还搭配了相应的图文,以便教师第一时间看到国内外英语教学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第一手资料。
第18期
陈莉,博士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人民教育出版社英语部副主编、审稿人,课程教材研究所副研究员。
注:Rod Ellis是SLA领域的知名学者。 2010年,他在《外语杂志》创刊号上撰文《英语:局限性与可能性》,评论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英语课程的设立和课程实施。面临的困难和机遇。文中提到的年龄与外语学习效果的研究并不是一个新理论。国内学者桂世春、杨连瑞、胡明阳、舒定方等近年来也对相关话题进行了探讨。然而,作为一个“局外人”,埃利斯的视角或许能为我们分析和观察国内英语教学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埃利斯回顾了关于英语教学有效性的主要研究,指出迄今为止的研究结论并不支持“孩子是更好的外语学习者”的普遍认识。从长远来看,从开始教授英语并不能保证学习者能够达到更高的英语水平。当使用明确的第二语言知识来衡量学习效果时尤其如此。在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英语教学面临师资短缺、英语课程政策执行极不平衡等问题。因此,在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在广泛引入英语课并不一定能达到提高英语教学整体效果的目标。必须有足够的经过专门培训、合格的适合生学习外语的师资和教学方法。这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两个基本先决条件。
介绍
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亚洲国家正在调整英语教学政策j样学英语课程不错,开始在开设英语课程。韩国国民教育课程规定,三、四学生每周上一小时英语课,五、六学生每周上两小时英语课。 2002年,日本出台文件,允许独立开设英语会话活动班,以增强生的国际意识。 2006年3月,教育部、文化部、科技部联合组成的专门委员会提出在五、六开设每周一小时英语课的建议,但它不会是一门学术科目,也不会进行任何考试或划分。。 2001年1月18日,国家颁布《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英语课程开设的指导意见》,将英语教学起始由原来的一推进到三。。文件对城乡学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规定城市学校从2001年秋季起逐步在三开设英语课,农村学校从2002年秋季起逐步开设英语课。
为什么三个亚洲国家的政府决定将英语教学提前到?重要原因之一是当今网络信息时代人们对英语国际通用语言的认识;二是希望提高生对非本土文化的感知和理解,拓展国际视野。第三个原因是阿卡索,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认识到良好英语水平对孩子未来就业的重要影响,认为尽早开始学习外语可以给孩子带来更多优势;第四个原因是他们相信生比生或成人学英语更快。更容易成功。对于这最后一点,其他国家现有的研究成果显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本文探讨了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在开设英语课时可能面临的困难,同时也探讨了这一政策可能给外语教学改革带来的机遇。主要讨论三个问题:1)关于外语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和结论是什么? 2)中国等国家开设英语课的政策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有效落实? 3)什么样的外语教学方法更适合生学习英语。
0 1
早点学英语值得吗?
我们现在对孩子们英语学习情况了解多少?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参考现有的英语教学效果评价的比较研究或研究。 Krashen、Long和Scarcella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后来被广泛引用的三个结论:1)当学习时间和输入量不变时,在句法和词法发展的早期阶段,成年人学得更好比童效果好; 2)当学习时间和输入量不变时,青少年在句法和词法发展的早期阶段比童学得更快; 3)在自然习得环境中,童可以达到比成人更高的第二语言流利程度。这些结论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但从表面上看它们似乎有些矛盾:为什么成年人和青少年比童学得更快,但在许多情况下童最终达到了更高的第二语言熟练程度?为了解释这个矛盾,当我们解释年龄因素对英语学习结果的影响时,非常有必要区分两种不同的环境:课堂学习和自然第二语言习得。
在自然习得环境中,童比青少年或成人更有可能达到目标语言母语者的发音水平。然而,至少一些青少年或成人学习者也可以达到与母语人士相同的发音水平。在语法方面,童表现出类似的优势。 15岁之前在自然环境习英语的学习者比后来开始学习英语学习者可以达到更高水平的语法准确性。同样,至少一些青少年或成人学习者可以达到相同的语法水平。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童相对于成人的优势只有在长期的自然二语习得环境中才能体现出来。然而,大多数中国学生不具备这个条件。
现有的关于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未能证实尽早开始学习英语有任何优势。 “巴塞罗那年龄因素项目”研究了年龄因素对学校教学环境中外语教学学习成果的影响。该研究考察了200小时、416小时和726小时课堂教学后年龄因素对英语学习者的影响。测试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结论是,年龄较大的孩子比年龄较小的孩子学得更好,而且这种优势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逆转。然而,一些研究表明,年龄因素对第二语言学习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影响。例如,年龄较大的孩子在语法学习上有明显的优势,但在言语感知、听力理解、口语表达流畅性方面的优势并不明显。在这些项目的测试成绩上,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之间没有显着差异。 Burstall对习者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开始学习英语的比较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这样的研究如何帮助我们了解从开始学习英语的效果?首先,它可以解释年龄较大的孩子由于认知发展水平较高而在语法学习中表现出的优势,这有助于他们将语言视为学习对象并进行研究。进行结构分析,所有这些都有助于语法的显式学习。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后来开始学习英语青少年在主要测试外显语言知识的传统语法测试中表现更好。但在发音、口语沟通技巧等隐性方面,年龄较大的学习者并没有明显的优势。事实上,如果时间足够,尽早开始学习英语孩子会学得更好。内隐学习是一个漫长、费时、费力的过程,但从长远来看,它可能会比外显学习取得更高水平的第二语言熟练程度。然而,童内隐学习的这一优势只有在长期有足够的语言输入,即在自然的二语习得环境中才能成为现实。
中国在开设英语课的实践并没有得到现有研究的理论支持。一方面j样学英语课程不错,童英语学习的优势取决于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环境。然而,我国的英语教学基本上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进行的。课堂教学时间非常有限,没有年龄优势所依赖的大量语言。输入和第二语言环境。没有这两个关键条件,早学英语的年龄优势就丧失了。虽然早期学习英语的孩子可能会比成人达到更高的发音和语法熟练程度,但这种可能性只有在足够的第二语言输入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然而,目前我国英语教学每周只有一两个小时的教学时间。在这种条件下,晚开始学习英语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会比早开始学习的学生更好阿卡索外教,尤其是语法学习。
总之,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应该保持清醒和理性,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提前开设英语课就一定能提高学习成绩。事实上,只有在沉浸式课程中,当英语成为其他学科的教学语言时,在开始学习英语的优势才变得明显(Harley 1986)。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教授其他学科的沉浸式学习方法,能够满足孩子高效英语学习的两个关键条件:一是能够有效促进内隐学习,二是能够提供足够的第二语言自然输入。
当然,除了提高学习者外语沟通能力这一主要目标外,开设外语课可能还有很多其他原因。例如,提高学生的国际理解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加跨文化交际机会等。因此,虽然开设英语课进行外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提高学习者的英语交际能力技能——没有什么优势,可能在其他方面还有更多的理由和依据,比如提高学校的生吸引力。力量。无论如何,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首先需要澄清两个问题:英语课的目标是什么?而实际上什么是可能的呢?
0 2
英语课程实施
以上讨论了在开设英语课程所面临的困难。下面讨论英语课程政策在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可以实施到什么程度。英语课程政策的有效实施依赖于以下五个基本条件:1)教师具备基本的英语语言能力并接受过专业培训; 2)适当的教学资源; 3)适合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 4)充足的英语教学学时; 5)学生家庭的支持。到目前为止,提前开设英语课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原因之一可能是上述基本条件尚未具备。
胡(2008)考察了温州地区的四所,通过案例分析了英语课程政策的实施效果。涉及影响政策实施效果的多种因素,胡文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政策; 2)英语课的课时分配; 3)合格的教师; 4)学校的软硬件条件; 5)学生家庭情况。不过,胡文并没有触及这些学校英语教学的具体过程对课程实施效果的影响。事实上,在讨论课程实施的有效性时,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具体教学活动才是更重要的影响因素。
A学校
B校
C学校
D学校
课程开始状态
3-6
一和三
三和六
没有任何
课程表
3 节 x 35 分钟
3 节课 x 40 分钟
三,2 节 x 40 分钟
六 1 节 x 40 分钟
没有任何
教师情况
教师4人,其中英语教育专业2人
教师2人,其中英语教育专业1人
没有专业的英语老师
没有任何
办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
校园英语标志
某英语语音实验室校园英语标志
没有任何
没有任何
家长可以指导一下吗?
有些家长可以
大多数家长不懂英语
非常有限
几乎没有
胡文指出,不同学校英语课程的实施情况差异较大。有些学校师资极度短缺,不同学校的教学条件差异很大。这将带来教育不公平,加剧两极分化。胡文因此认为,“在全面推行英语教学的时机还不成熟”。开设英语课的政策由教育部制定,具体实施由各地执行。这对于那些师资和教育资金较好的地区来说或许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但对于那些欠发达地区来说却是一个不小的发展机会。挑战。
巴特勒曾撰文回顾日本英语教学的实施情况,认为其实施效果受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力量的制约。政府制定统一政策,同时给地方实施留有较大空间。文章详细介绍了各地教育管理部门对新政策的积极响应。比如聘请本土教师、引进外教、组织开发本土教材、培训在职教师、组建线上交流群等。巴文将小英课程政策本地实施的整体情况形容为“试错” ”式,即尝试各种方法,抛弃那些效果不好的,然后探索新的方法。这似乎是推广英语新课程的好方法。事实上,根据Bawen的报告,截至2004年,日本90%的都开设了不同形式的英语课程。不过,她也指出了一些问题:很多学校的课程实施受到很多限制。例如,许多当地负责教学的老师对自己的英语水平缺乏信心。由于目前没有更合适的本土英语教师,一些学校聘请外国人协助教学。这也是一种非常短视的做法,因为很多引进的“外教”实际上既没有英语教学资格,也没有相关的教学经验。尽管巴特勒提到日本的情况与中国不同,但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巴文表示,“两国英语政策的实施效果在不同地区的学校之间差异很大,大多校的英语课时仅为每周一小时。”笔者因此提醒人们警惕“有组织的”最后,笔者提出,政府应该对英语英语教学政策的实施制定更加具体、明确的指导意见。这样,人们自然会想到一个关键问题:既然有效实施英语教学政策的条件大规模的英语教学不满足,为什么要出台这样的政策呢?面对这个问题,可能有两种态度:一是认为这个政策从长远来看会促进英语教学。整体而言,另一种态度可能是,在还不具备全面有效实施英语教学的条件时,政府不应该出台统一的政策。你可以做出自己的判断。
0 3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最后我们讨论“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更适合中国生的教学”。语言教学政策的有效实施不仅需要教学资源,更重要的是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学习机会。如果不考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中央和地方的教学政策对生英语学习的直接影响是有限的。语言学习的最终成功并不主要取决于政策,而取决于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埃利斯提出,一个能够提供大量语言习得机会的课堂应该赋予学习者控制课堂话语的权力。只有当学习者有机会主导和促进课堂话语的进展时,语言习得才有可能。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就无法培养真正的沟通技巧。尤其是生,他们更倾向于将语言作为传达意义的具,而不是作为研究和分析的对象。因此,英语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导课堂话语的语境。英语教学的目标不是引导学生学会造出语法合格的句子j样学英语课程不错,而是为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创造一个自由谈论自己想说的话题的语境。也就是说,上述两种课堂话语记录的第二种交互方式更适合生学习英语。
那么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埃利斯提出了一个基于任务的语言教学框架教师享受 |罗德·埃利斯谈中国英语教学,其目标是在课堂上创造一个环境,让学生在执行以意义为中心的任务的同时自然地学习语言。任务是一种教学活动,是为了实现某种实用目标而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它不是语言的实践或研究(Bygate 和 Samuda 2009)。如果我们能够改变过去学生在教师控制下学习语言的显性学习方式,让学生关注意义并完成一系列任务,让学生对课堂话语有更多的自主权,通过完成任务来实现隐性学习语言学习的话,英语课程政策也可能为我们带来新的机遇,从根本上改进我们的英语教学方式。
结论
本文回顾了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英语教学政策,并指出了现行政策的一些局限性。研究表明,“越早开始学习英语,效果越好”的信念实际上把问题简单化了。每周只上一两节英语课,想要学好英语几乎是不可能的。其次,亚洲国家英语教学政策面临诸多现实困难,可能导致教育整体不平衡和不公平。最后,政策制定者和研究人员不应认为早开始英语课程的学生会比晚开始英语课程的学生表现更好。情况可能并非如此。当然,英语课程政策也可能带来一些机遇。例如,如果能够将任务型语言教学引入课堂,可能更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内在兴趣j样学英语课程不错,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好处。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英语课程政策的实施必然会影响英语教学。正如巴特勒所说,“如果英语教学仍然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和英语教学的衔接上就会遇到问题。换句话说,如果英语教学真的达到了预期的好效果,那么后续的英语课程如何在此基础上更好地推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何更好地与衔接学校?这也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后的简要评论】
在译者看来,英语课程实施的困难和机遇是相对的。如果能够解决一些关键影响因素,困难可能会变成机遇。与年龄因素与教学效果的关系、是否宜过早开设英语课等话题相比,英语实施实际上面临着三个更为现实和紧迫的问题:师资问题,二是评价问题,三是中衔接问题。
首先,教师对英语教学的成败有着关键的影响。这是大家的共识。但目前教师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2010年教育部《国家培训计划》中,加大了中英语教师培训力度,特别是英语科目培训力度。这是个好消息。但如何进一步提高在职教师培训的实效性,使在职教师培训的实效落到实处外教,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焦点。同时,还需要研究如何从政策层面进行调整,妥善解决人员配置、酬等实际问题,让更多经过专业培训的新教师真正充实小英的教学队伍。
其次,教学评价也是制约英语进一步健康发展的瓶颈。评价的内容和形式直接影响教学内容、教学难度和教学过程。根据课程标准的设计,英语不进行测试,但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开设英语课程的地区都在进行测试。考试有很多实际原因。首先,考试作为一种手段,可能比其他手段更能吸引学生、家长、社会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关注英语课程。这仅限于主观认识和客观条件。有两个原因。如果真的没有考试,很多地方英语课形同虚设的可能性就会增加。此外,中考、高考等高风险考试也将对英语考试产生纵向、直接的影响。其实,这里的关键问题不是是否参加考试,而是考试的内容和形式是否符合课程目标和教学特点。真正的问题在于,目前各地英语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很少能更好地体现英语教学的特点。由此,造成了课程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三张皮”的现状。三皮的客观存在,必然造成时间和精力的内部消耗,不仅会增加师生的负担,也必然会影响整个英语课程目标的实施。
第三个问题看似不像前两个问题那么明显和紧迫,但从长远来看,如果不认真研究和解决中英语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衔接问题,整体效果会受到影响。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将会减少。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着力解决这三个瓶颈是当前推动英语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
参考:
[1] Bongaerts, T. 1999。L2 发音的终极成就:非常先进的 L2 晚期学习者的案例。见 D.Birdsong(编辑)。第二语言习得和关键期假说。新泽西州莫瓦:劳伦斯·埃尔鲍姆。
[2] Burstall, C. 1975。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一些相关研究的考虑
发现。语言教学和语言学摘要 8:105-25。
[3] Butler, Y. 2007。日本的外语教育:在其中寻找解决方案
日益多元化。 LanguagePlanning8 中的当前问题:129-147。
[4] Ellis, R. 1999。通过互动学习第二语言。阿姆斯特丹:约翰·本杰明。
[5] Ellis, R. 2003。基于任务的语言学习和教学。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
[6] Harley, B. 1986。第二语言习得年龄。克利夫登:多语言问题。
[7]胡燕.2008.中国英语语言政策。世界英语 27:516-534。
[8] Ioup, G.、E. Boustagu、M. ElTig、i 和 M. Moselle。 1994.重新审视关键期假说:成熟状态对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研究16:73-98。
[9] Johnson, K. 1995。理解第二语言课堂中的交流。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
[10] Krashen, S.、M. Long 和 R. Scarcella。 1979.第二语言习得的年龄、比率和最终成就。 TESOLQuarterly13:573-82。也在 S. Krashen、R. Scarcella 和 M. Long(编辑)1982 年中。第二语言习得的童与成人差异。马萨诸塞州罗利:纽伯里别墅。
[11] Munoz, C. 2006。年龄对外语学习的影响:BAF 项目。 C. Munoz(主编)。年龄和外语学习率。克利夫登:多语言问题。
[12] Oyama, S. 1976。习得非母语语音系统的敏感时期。杂志
心理语言学研究5:261-85。
[13] Patkowski, M. 1980。第二语言语法习得的敏感期。语言学习 30:449-72。
资料来源:《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0年第7期
原标题:英语教学:困境与机遇
人民教育出版社副主编、审稿人陈莉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