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出台关于加强中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意见

2024-02-21 03:34发布

2017年7月,浙江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加强中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指导意见》,提出“培育良好品德、铸就高超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教育目标。 ” 11月下旬,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核心能力培育推进会在绍兴上虞召开,进一步明确了核心能力的内涵。 在核心能力成为浙江省职业教育改革“新趋势”的今天,学校应该做什么? 核心能力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软着陆”? 带着种种疑问,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核心能力是“我们应该培训谁?”的问题。

核心能力的本质内涵是什么? 核心能力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程江平认为​​,核心能力的提出源于对当前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不满”。 一方面,中职学生缺乏必要的素质,如个人素质、社会关怀、家国情怀等; 另一方面,中职学生缺乏关键能力。 业4.0时代,经济社会变革加剧,社会发展所需的岗位技能不断更新,人如果不具备不可替代的关键能力,很容易被社会淘汰。 在程江平看来,核心能力提出的更深层次意义在于探讨我们今天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才能够适应21世纪的社会。

衢州职业校长于玉生对此也有自己的思考:“核心素养是中职学生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所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是中职学生不可或缺的素质。”基础素养关系到中等职业教育“立什么德、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是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方向的关键只有回答这个问题,才能真正落实核心素养。”

宁波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在核心能力框架下,结合学生特点和学校特 {MOD},从人的角度和学校的角度英语,确立了“让每一个职教中心学生成为受社会尊重的人”的学校愿景。环境、人、课程从人、事业三个维度提出了学生的“六大素质”,即要求学生手上有本领、腹中有墨、肩上有担子、心中有人。他们的眼睛里,心里有爱,脸上有笑容。 “基于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理念,学校的教育目标有了更加具体的立足点,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找到适合他们的教育。” 宁波职教中心校长张国芳说。

杭州市富阳区职教中心将最基本的职业素质排在各项技能的前列,称之为“第一技能”。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涌现出许多专家。 他们虽然学历低,却能在作岗位上独当一面,成为令人敬佩的领导者。 原因就在于他们有吃苦的能力、敢于拼搏、爱岗敬业、严谨踏实的作作风和职业道德。”校长何永刚表示,脚踏实地的作态度,吃苦耐劳的品质、顽强的意志、忠诚奉献、团结互助的合作意识、按规矩办事的能力 规则意识、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良好的适应能力、阳光自信、文明行为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首要技能,可以为学生服务一生,基于此,每日1800米跑练习、“7S管理”学生手册、职业素质实践周等成为学校的日常行动培养学生的第一技能。

培养核心能力

这可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么简单的事情。

英语核心素养英文怎么说_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_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核心能力? 有的学校把核心能力等同于德育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有的学校把核心能力当作关键能力。 对此,程江平表示:“促进中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绝不是简单地针对学生道德行为缺失而增加一些德育内容浙江省出台关于加强中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意见,也不是仅仅因为学生的道德行为缺失而提高职业能力。”岗位能力薄弱,是一项系统程,要求学校在核心能力指导下重新审视培养目标,构建适合自己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培养适合自己的教师队伍为了他们。”

11月中旬,衢州中专学生核心能力发展中心正式成立。 该中心占地5000多平方米,包括创业教育、安全教育两大教育基地,改革发展教育、特 {MOD}文化展示、榜样教育三大功能区以及学生自我管理。和服务、匠精神体验、身心健康。 推进七大分中心。 余玉生说:“中心整合识字课程和活动资源,把全权交给学生运营,让台前幕后的一切成为学生开展识字实践的平台。” 正如程江平所说:“素养是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的融合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而知识和技能需要在情境中获得,只有在情境中应用才能形成能力和素质。”

杭州中策职业学校校长高志刚深知,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主要场所。 中职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必须扎根课堂、依托课程。 学校将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纳入课程体系。 以专业目标定位和优势专业为核心,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按照专业基础互通、技术领域相近、专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形成三大专业集群立足餐饮服务集群、程运维集群、现代商业集群九大专业协调发展。 所有课程的建设和实施都与日常生活和社区实践活动相结合,与行业、企业、产业的发展变化相结合,与信息化、国际化的发展需求相结合。

程江平强调,课程开发要强调整体性,注重学科融合,将学科素养与综合素养融为一体学英语,让学生通过沉浸式学习将知识内化为能力、能力。

评价改革是核心能力落地的重要杠杆

核心能力的综合性、实践性特点要求评价机制实现综合性、表现性、具性的“三位一体”。 基于此,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应与现行学科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深度融合,实现从学科知识评价向基于综合认知能力、态度和能力的素养评价转变。价值观。 它解释了许多学校的意图。

杭州西湖职业建立了多元化、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强调“成长是学生自己的事”、“管理是学生自己的事”。 在评价实施过程中英语培训,教师将部分评价权力下放给学生,努力构建其他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每月一次评价的评价方式,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学校依托学分制管理,允许学生有选择地学习核心素养课程,同时定期进行学分认证。 达到20学分(每类课程2学分)即可获得《西子识字证书》。 同时,学校还依托智慧校园建设,构建学生成长数据库,形成一套从“抽象概念——具测量——实证数据”的核心素养指标研究流程和范式,最大限度地利用评价机制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作用。

2016年起,金华市设计开展中职学生“5+1”综合职业素质竞赛。 “5”是指全市5个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竞赛。 “1”是指面向所有中职学生开放的“汉语口语秀”比赛。 “汉语口语秀”由经典朗诵、自我介绍、演讲等小项目组成。 每场比赛,市教育局从各学校相关专业学籍系统中随机抽取5名学生参加。 6个竞赛项目均由学生现场操作和评委现场评审进行。 例如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在自我介绍环节,学生选择五个自我介绍场景之一,准备1分钟,然后自我介绍1至2分钟。 评委根据“自我介绍表现评价体系”对学生的现场表现进行打分。 考核学生的口语表达、沟通等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