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学校
虽然远在帝都
但你一定听说过他们的名字。
中国人民大学附中
北京市101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
师范大学附属
北京市五中
这些北京市重点、示范以其优异的教学成绩而闻名。 就在昨天,这些学校的英语骨干教师以及江浙沪学校的部分教师前往苏州,来到苏州外国语学校。 他们为什么来?
让我告诉你,他们是来参加2018年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京苏英语核心教师教学研讨会的!
2018年1月,《普通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正式颁布。 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作为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 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都在发生变化之际英语教学如何适应新课程标准? 这些来自全国知名的老师来到苏州外国语学校寻找……,来自北京及江浙沪多所名校的40余名英语骨干教师来到苏州外国语学校,就英语问题进行研讨和交流。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教学。
扎根教材,拓展思维
从学科知识到社会的自然延伸
昨天下午,名校骨干老师来到未来课堂观摩苏州外国语学校实验部张丽老师和高三实验部钱庆军老师的两堂示范课。。
张莉老师以《一场飞来的灾难》作为课堂课文,以自然灾害中的“蝗灾”为主题展开。 她从教材入手,带领学生由浅入深地分析课文,划分段落,理解文章的结构,然后讲解每段的知识点,帮助学生高效阅读,形成阅读策略。
除了聚焦课本之外英之教育怎么样,张老师还将讨论从课本延伸到对自然环境的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防治虫害,讨论是否应该消灭所有蝗虫。 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学科知识,还可以放眼社会,关注环境问题英之教育怎么样,培养在讨论实际问题时善于思考、举一反三的学科素养。
钱庆军老师主讲《永远活着》课程。 除了传授学科知识外,她还要求学生就话题进行讨论。 学生们天马行空的想法让课堂上思想碰撞。 两组学生还以角 {MOD}扮演的形式对文中主角进行采访,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学英语,拓展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依托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苏外英语课堂注重主题语境的构建英之教育怎么样英语,用主题引导教育教学活动,重视和加强对课文的深入解读,突出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文化意识和思维素质,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从而促进文化意识和思维素质的提高,实现终身发展。
以德育人、以纪律育人
核心素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
讲座中,给听课老师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苏州外国语学校学生纯正的口语。 在随后的讨论中英之教育怎么样,有老师也好奇询问苏州外国语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作为英语中比较实用的部分,口语对于注重阅读和写作的中国学生来说往往是一个薄弱环节。 而苏州外国语学校的学生从起就注重发音,六年的积累足以让他们练习地道的英语。 每学期的英语口语测试鼓励学生学会批判性思考、勇敢表达自己,从而更好地运用英语在生活中进行交流。
除了口语之外,高效有序的课堂、活跃的学生、耐心细致的老师都得到了在场老师的认可。 “Suwai在学习新课程标准和落实核心素养方面做得很好。这里的学生和老师都很棒!” 中国人民大学附中的一位老师说道。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英语学科要求强调“核心素养”学英语,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想素质、学习能力英语。 苏州外国语学校的英语课堂注重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每节课的拓展部分都体现了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育人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当核心素养提高了,英语教学的水平也会提高,从简单的教学走向教育。 在两堂示范课中,学生们除了掌握学科知识外,还放眼自然、社会,关注课本之外的环境问题、科技问题、伦理问题等话题,逐步形成了必备素质和关键能力。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