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摘要:一名康复的新冠肺炎患者再次被检测出阳性,这是怎么回事? 。(点击阅读:)
我前段时间写了很多关于中美对峙的文章,很多评论都是在问一个很具体的问题:面对未来新的国际形势,我该怎么对待孩子的英语?因为我们大部分读者的孩子还小,所以具体来说,我该怎么对待孩子的英语启蒙?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其学习与启蒙其实与、、科学等基础学科有所不同,与每个家庭为孩子规划的未来教育和人生道路息息相关。一个即将移民北美的家庭,一个在顺义就读国际学校的家庭,一个在海淀备战高考的家庭,又或是西部小镇上的普通家庭,学习英语的意义不同新的英语,合适的方法和途径自然也不同。因此,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法。
我们在后台询问了几位读者后,得出的结论是,大部分读者的规划都是类似的:在国内读、,然后出国读本科或者在国内参加高考,有机会再出国读硕士、博士。至于后期,就看孩子个人选择了。
基于这个比较常见的规划,新的国际形势对于英语启蒙的规划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我们首先根据对目前国际形势的了解,对未来做出一些预测,后续的讨论也将基于这些判断。
首先,按照美国对华政策在选举年先恶化后转好的惯常模式,中美关系在11月美国大选后可能会有所改善,但不会根本性改变。反华几乎成为美国两党唯一的共同政治观点。拜登和他的印度裔非洲裔副总统候选人都批评特朗普在贸易战中对华不够强硬,因此即使拜登上任,中美对抗的基调也不会改变。
美国是过去几十年中国留学生最重要的留学目的国,即使近10年有所下滑,但仍占到总数的至少四分之一。中美关系的不稳定甚至恶化,将极大影响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机会,也加大他们毕业后的学习、生活、求职风险。
如果只有美国受到影响,许多家长会将目光转向其他英语国家。不过,主要英语国家可能会与美国保持一致的政策。
美国的国际政策是把军事力量遍布全球,或者说在世界各地结交盟友。它认为自己从东亚到中东、从欧洲到非洲都有盟友。但实际上,核心盟友还是传统的盎格鲁-撒克逊联盟,也就是最近有媒体提到的“五眼联盟”: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所谓五眼联盟,其实是一群以大英帝国后裔为主,脱离传统大英帝国而独立出来的英语国家。虽然这些国家都有自己的别有用心,尤其是在被誉为“特朗普乱政”的2020年之后,他们明显开始嘀咕了起来。这些心态的细节很有意思,我们以后再讲。不过,这还是美国盟友的核心圈子,至少有几个国家还是会尽量在大方向上和美国保持一致。
例如,澳大利亚独立研究中心(CIS)本月初采访澳大利亚前总理托尼·阿博特时,问他为何澳大利亚要损害自己的经济利益,帮助美国对抗其主要客户中国。他的解释是:作为美国的盟友,我们不能让美国做所有的脏活。
英语是一门国际性语言,中国改革开放后,一直注重学习和追赶美国,英语成为中国人最看重的,甚至是唯一的外语,这也使得英语国家成为中国人留学、移民的主要目的地。据新东方统计,所谓“五眼联盟”国家合计占中国留学生的70%比例。
但如果中美关系持续恶化,其他主要英语国家可能也会效仿美国推出各种反华政策新的英语,如果我们把孩子未来的人生规划全部押注在英语国家留学,风险还是比较大的。
但我们之前分析过,中美对抗带来的变化,并不会令中国对外的大门。相反,为了对抗美国的封锁,我们必须更加努力地走出去,但不再像以前一样把目光集中在美国,而是放眼更广阔的视野。从留学的角度来说,欧洲大陆、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优秀大学会变得更加重要。如果是从未来作的角度来说,还有更多机会可以去探索。具体可以参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名单,慢慢找找。
这并不是说英语变得不重要了。英语仍然是世界上最通用的国际语言,而且这一趋势是对可预见的未来的一个确定预测(即使中国赢得了中美对抗,由于语言差异巨大,中文也很难在短期内成为国际语言)。无论你去哪个国家,英语仍然是学习或作的基本交流技能。
但如果我们把孩子未来的替代目标从原来的英语国家扩大到全球大部分地区,就会发现对英语的要求有一个重要的变化——在英语国家,英语是当地人的母语,因此孩子的英语水平越高越好,越接近母语,意味着与当地人的沟通障碍越小,语言障碍对学习、作和生活的影响就越小,未来的发展空间就越大。
但如果你去非英语国家学习或作,一般的交流能力就足够了,说一口流利的伦敦英语不会给英语加分多少。如果你想在当地认真发展,就应该努力学习当地的语言。只有这样,你才能打破沟通障碍的门槛,提升玻璃天花板。
所以基于这些对未来的判断,我们认为英语学习会出现这样的变化:英语作为外语的重要性不会降低。即使未来文化自信大增,我们还是需要学好英语,才能了解世界,与外界沟通。所以有读者问,英语会不会从高考中取消?我们认为可能性不大。
但中国与英语国家的关系会遇到比较大的阻碍,尤其是美国可能会对中国留学生出台更加严格的留学、作、移民限制,一些国家甚至会出现反华问题。这样一来外教,孩子尤其是生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留学的“性价比”就会降低,因此学习英语作为“母语”的意义也会降低。
那么如果你继续以英语为主,但不需要将其作为母语来学习,你的学习安排会发生什么变化?
把英语当成一门普通的外语来教,和以母语水平来教英语有什么区别呢?如果需要达到母语水平,就需要尽早把这门语言引入到孩子的生活中。这是因为人类在很小的时候(一岁甚至更早)就学会了识别一种语言的细微发音差异。如果错过了这个阶段,再去学习区分母语中没有的外语发音就会很困难。比如日本人就区分不了英语中的r和l,很多外国人就区分不了中文中的q和x。
如果你想把一门语言学到真正的母语人士的水平阿卡索外教,你必须努力掌握这些发音的细节。但如果你只是把它当成外语来交流,这些细微的发音不会成为障碍。毕竟,日本人一直说“美国”,美国人从来都听不懂他们说的话。
另外,语言是典型的“用进废”技能,要达到母语者或接近母语者的效果,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保持能使用、能听外语的环境。否则,即使小时候基础再好,长期不用也会减弱。比如我认识的一些朋友,很小的时候就随父母移民,虽然小时候母语是中文,但在日常学习和社交中却很少使用,水平逐渐下降。等到十几岁、二十几岁的时候,他们的中文已经很难算得上是母语者了。
因此,想要学好英语,并不是小时候多看些绘本、上几个月外教英语课那么简单,而是需要长期保持一个相对“高强度”的接近母语的环境进行“持续输出”。
“持续输出”其实是语言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也是容易被一些中国家长忽视的。一些中国家长可能在教育方面喜欢拿孩子跟邻居对标,所以在某些阶段容易走向极端——看到大家都在学英语,就拼命想把英语提高到母语人士的水平;过一段时间,看到有人在学乐器,就赶紧买最好的钢琴,找最好的老师;过一段时间,可能就转向或者一些体育运动。
这种强化学习的模式对某些科目可能有效,但对于需要长期接触的语言则无效。对于外语学习来说,重要的不是早期教育或高强度的短期启蒙,而是维持一个稳定的语言学习环境。
如果你仔细观察自己的周围就应该能够发现,经过这么多年的毕业和作,每个人的英语水平新的英语,很少取决于小时候是否早学、是否刻苦学习,而是取决于长大之后,有没有一个环境能让你继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语。
因此,如果孩子将来只会把英语当成“外语”新的英语,家长就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如何从2-3岁甚至更早开始学英语,如何报班上。如果短期内投入了高强度的学习,却因时间、财力、精力等原因无法坚持,不如把要求降低到可以长期坚持的水平。
比如,等孩子大一点的时候,给孩子读英语或双语的绘本,看英语动片,看英语童剧,这可能是更有效的“外语”学习模式,培养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英语的习惯,保持孩子的兴趣。
当然,以上建议是基于我们个人对未来国际形势发展的判断新的国际形势下英语教育该如何调整?,如果你有不同看法,比如相信中美关系会恢复,或者已经安排了留学移民的计划,或者非常确定自己的孩子将来会去英语国家留学,那么这些建议可能就不适用了。
如果你没有这样的看法和计划,那么我们再一次郑重奉劝你:别把孩子的教育鸡蛋全部放在英语国家的篮子里。世界很大,教育体系好的国家还有很多,中国人的下一代也需要比我们更广阔的国际视野。
以下是timeshigheducation网站总结的世界800所大学分布图,可以看到,世界上好学校的国家真的很多,减少对“母语级”英语教育的焦虑,其实可以给孩子更多的选择。
以后有时间我们再继续聊,在消除这种焦虑之后,什么样的英语教育方式更适合中国孩子。
与教育相关的文章阿卡索外教,您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底部具栏中的【搜索文章】,在搜索栏中输入“教育”,即可进入相关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