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下简称“广州大学”)召开2023年大学开放日新闻发布会英语,介绍学校今年的生政策,展示学校独特的办学风格。 广州外国语大学今年计划生5300人,与去年持平。 其中,广东省普通高考生计划为4256人。 值得注意的是,该校在广东省普(历史)生计划中所占比例有所增加,计划生1994人。
发布会现场
广东省生计划4256人,高校专业组有所调整。
据悉,学校今年将线上线下同步举办“大学开放日”活动。 线上“大学开放日”包括生宣传、政策解读、办学特 {MOD}、专业解读、广州外国语学校周边游、在线咨询等六大内容。 线下“大学开放日”“大学开放日”包括八项活动华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包括专场参观园区、展示俱乐部风情、品尝校园美食、邂逅美丽的广州外国语学校、分享培养成果、体验世界文化、生政策解读、大学专业咨询。 线下活动吸引了众多考生和家长前来参观体验。
发布会上,广州外国语大学副校长焦方太表示,学校今年计划生总数为5300人,与去年持平。 其中,广东省普通高考生计划4256人英语培训,占学校今年总生计划的80%,其中“地方特计划”学生150人,普通类(历史类)学生1994人,普通类(物理)学生 1,994 名,艺术类学生 1,994 名。 118人。
今年计划增设的专业(类别)包括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国际教育(师范)、法学、英语(师范)、(合作办学)。
广州外国语大学作为广东省重点高水平大学,具有鲜明的国际化特 {MOD},是国际化人才培养、外国语言文学、全球经济治理、涉外法学研究、国际传播学等领域的重要基地。中国南方的中国文化。
广州外国语大学今年生计划59个本科专业,生第九个专业成为省级以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广东省高校专业组进一步优化细分:普通类(历史类)由去年的4个组调整为9个组,普通类(物理)由去年的4个组调整11个小组学英语,均包括地方专项规划小组; 艺术类仍分为6组,保持不变。 除数字经济、计算机科学、与应用只物理考生、政治学需要参加思想政治考试外,其他专业均对历史、物理开放,重选无限制科目。
2023年,外省高校专业组原则上不进行调整。 学校提醒,最终生专业(类别)及计划以当地省生办公室公布的生专业目录为准。
(合作办学)首次生,两个创新班纳入高考生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外国语大学与澳门理大学联合举办的本科教育项目(合作办学)今年首次生,计划生100人。 该项目以语言科学与人智能学科交叉融合为特 {MOD},培养适应全球数字化转型需求的高素质、跨学科、综合型语言应用技术拔尖创新人才。
项目采用“3+1”“文理双学位”模式。 学生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前往澳门理大学学习。 在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制内完成规定课程,并符合广东外语学院本科专业毕业要求及两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可获得广东外语学士学位对外贸易大学学士、澳门理大学文学士、理学士。
此外,商管理(国际创新班)和商管理(商管理创新班)两个创新班被纳入普通高考生计划。
设立微专业,实行主辅制度,学习期间有3次转专业机会
在校专业学习有何特点? 对于考生关心的这个问题,焦方太介绍,学校开设了微专业,实行主辅制度,培养复合型人才。 具体来说,学生入学后可以学习微专业。 学校鼓励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同时学习其他专业领域所需的核心课程,使学生获得相应专业的核心能力和专业能力。 符合结业要求的学生可以获得微型专业结业证书。 目前设有金融科技、欧洲社会与文化、语言智能、古典文学与文化、国际事务(计划2024年开设)5个微专业。
主辅修制也是培养多学科、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有学习能力的学生在校期间可以依托主修专业,辅修其他专业的课程。 毕业后符合相关条件,可获得辅修专业证书或辅修学位。 目前,学校开设有英语、商务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金融、日语、法律、外交、软件程、应用心理学等辅修专业。
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允许符合条件的本科生转专业。 转专业没有门槛,但转入需要考核。广州外国语大学普通本科生在校期间有3次转专业机会:第一次是新生注册后,根据创新班的规定由学校公布。 选拔条件:自愿申请,经创新班所在学院考核录取后广州外国语大学计划生5300人,历史专业在省内占比有所提升。,即可进入创新班; 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别是第二学期和第四学期的全校专业转学,学生转出时实行“零门槛”(即不设条件),学校根据转学情况提出转学条件转专业的接收能力和专业要求,并提前向学生公布。 根据相关规定华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每个学生在校期间最多只能转专业一次。 具体政策和要求以当年政策和通知为准。
学生在学习期间有很多出国留学的机会和资助项目。
据了解,学校制定了教育国际化“PRIME”计划,具体包括打造国际高端合作平台计划(Platform)、加速国际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计划(Research)、提升国际影响力和校园服务的计划(Influence)。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计划(模式)和国际化师资队伍优化计划(教育家)。 学校与60个国家和地区的488所大学和学术文化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目前,共有本科层次海外交流项目241个,其中单程派遣项目104个,交换生项目102个,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35个。 每年有1000多名学生出国留学,约占单届学生总数的20%。 学校设立“高水平大学建设学生海外交流项目”等奖学金项目,鼓励学生在学习期间到国外(境外)知名大学深造,最高资助金额20万元。
2019年,学校在广东省高校中率先开展国际组织人才本科专项培养。 目前已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法学”四个国际组织创新班。 每个班每年从符合学校要求的新生中选拔20名学生。 国际组织创新班采用“语言复合型+专业复合型”、“国际组织课程+国际组织实习”、本硕连读、与境内(境)外高校合作培养等培养模式。
“亚洲校园”项目也备受考生关注。 该计划由中、日、韩三国政府牵头实施。 学校的合作院校有日本立命馆大学和韩国东西大学。 每年从学校新生中选拔20名学生。 学制4年,实行中、日、韩三国大学联合培养模式。
作为联合国高端人才培养大学拓展计划中方合作院校,学校全力鼓励学生到联合国总部、联合国秘书处、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等国际组织实习。 2022年,共有17名学生将在国际组织实习。 目前华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学校已重启联合国实习,学生实习的国际组织数量已扩大至14个。
专业录取原则是“成绩第一”,参考近三年录取排名理性申请。
对于广东地区普通类(历史类)和普通类(物理类)考生,广州外国语学校在生专业时实行“分数第一”的录取原则,不设置专业差异。 即按照考生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录取。 总成绩高的第一主选考生优先安排。 如果专业已满,则按顺序查看学生后续的专业选择。 当考生未被其所填专业全部录取时,如服从专业调整,将转入计划内有空缺且符合相关专业要求的专业; 不服从调整的,或者服从调整但不符合计划内有空缺专业相关要求的。 是的,它将被撤回。 以此类推,对总分排名靠后的考生的专业偏好依次排列。 当考生总分排名相同时,优先考虑已学习过相关专业基础知识(模块)的考生。
为更好地保障考生利益,学校决定对调整后、体检合格、符合相关生规定的平行志愿批次考生不予学。
志愿者申请即将填写,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务处处长、生办主任陈金石正在募考生。 符合条件的院校专业组,建议填写院校所有专业组和专业; 拿到考试成绩后,要根据自己的成绩排名进行选择,参考目标院校近三年的录取排名华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理性申请。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 记者:王静 通讯员:杨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 记者:王静 通讯员:杨欣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 记者: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