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新年的钟声刚刚敲响,ScalersTalk成长会便拉开了序幕,我们正式开启了口译通关之旅,并同步推出了口译基础训练课程。
口译通关行动的重点任务是交传小组负责,我们主要依据二级口译实务教材进行学习,旨在逐一对教材的各个章节进行深入研究和练习,力求全面掌握这部经典教材的精髓。
口译基础训练项目由口译基础训练小组负责实施,主要依托三级口译实务教材进行,我们的学习计划是逐章节地完成这部教材的学习。我们曾在2015年完成过对这部教材的第一轮学习,因此现在进行的是第二轮复习。
持续进行是我们最显著的战术优势,当许多人自满于坚持了一百天后,我们的目标已经转向了三阶一千天的连续实践。或许过去许多人连一本书的一个章节都无法完整掌握,但在成长会交传小组与口译基础小组中,我们能够实现从书的开头到结尾的持续学习。只要你全程参与,你将收获颇丰,而且你的成就感将显著提升。
当然二级英语,阅读完一本书并非我们的追求所在,我们的长远规划是“从英语入门至同声传译”的全面提升,而口译的通关训练仅仅是这一宏伟蓝图中的一个环节。今年,我不再使用“虐口译”这一词汇,它最初是由我在去年这个时候提出的,随后口译培训领域内到处都是这个词的影子……因此,今年我改用“通关行动”这一表述,其寓意在于,我们在不断成长的旅途中,需要逐一克服一道又一道难关。大家也可以看看,要多久时间这个说法会在别处的文案上看到。
口译通关活动与口译入门培训仅对成长会会员开放,参与前须接受测评。具体加入途径,请参阅成长会内部资料。
本周复盘说明
本次回顾是ScalersTalk2016年成长会交传小组在第三周训练中的总结与提炼。它涵盖了由王燕教授主编的《全国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指定教材英语口译实务(2级)》中的第三单元,具体为该单元的前两篇文章。1月18日至1月24日期间进行训练,进度安排为每两天完成一篇文章,前四天专注于教材学习,第五天进行主旨口译练习(相关内容暂未记录在日志中),第六天进行回顾总结,第七天进行复习和总结。在第一轮训练中,成员们互相进行点评,随后在个人研究和参考他人点评的基础上,对相关内容进行第二轮练习,通过反复练习和接受点评,直至熟练掌握。周末的总结环节要求各位成员对本周所学内容进行现场口头二级英语 ScalersTalk成长会口译通关行动:交传小组二级口译实务第3周训练日志,随后将进行点评,并对每个段落中的难点及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组织讨论。
这次复盘是在本周进行的成员相互评价和总结的基础上精心整理而成的。它并非简单地复制教材原文。我们强调的是,要避免词汇和短语的无序堆积,增强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译文必须经过个人的深思熟虑和加,反映出在练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我们热切欢迎正在学习本教材的朋友们共同参与学习与交流。
往期日志:
Page 46 - 48, 英译汉词组译法句式连接
随着中国的发展持续推进,并且中国已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我们观察到中国与世界经济互动的模式发生了转变。
将“changed”视为形容词“已经发生变化的”进行虽易,但与后续内容衔接略显生硬。此处可将其词性转换,译为“发生变化”。类似的情况亦见于第四段首句,其中“expanded role”亦被译为“扩大了作用”。伴随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二级英语二级英语,我国已崛起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体之一。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参与世界经济的模式已经发生变化。
一张照片便足以讲述这个:
一组数据便足以阐明此意。
中国的央行在全球金融与货币市场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 {MOD}。
这位颇具影响力的演员,在汉语表述中,可以转化为“在某个领域里扮演关键角 {MOD}或发挥显著影响”。同样地,我国的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及货币领域中也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现代经济史中,此类规模庞大且速度迅猛的崛起案例极为罕见,几乎找不到与之相媲美的先例。
在这句话时,我们可以将动词“offer”拟人化,并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调整语序,将原句中的主语“modern economic history”转换为状语,而将宾语“parallels”提升为主语。在英文中,拟人化的表达方式相当常见,例如将数字作为主语:在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了奥运会。
该句中的“若存在”这一表述,作者出于行文严谨的考虑而加入,实际上在时可以省略不译。
在现代经济史中,如此大规模的快速增长可借鉴的先例屈指可数。
政府或许会放任其通过,基于一个冒险的假设,即这些问题会在未来逐渐得到解决。
这句话里,“任其发展”和“得到解决”的含义理解存在困难,“得到解决”一词有多种解释,需结合上下文来辨别其确切意思。此外,“假定”这个词可以转化为谓语,将状语转化为动词,即译为“假定”,而“有风险的”单独成句,用以强调这种假定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政府允许这些现象自发产生,前提是这些现象有可能随着时间流逝而自行消散。然而,这样的设想存在一定的风险。
首先,中国的经济增长重塑了亚洲的经济版图,改变了以对美国出口为中心的、历时五十年的太平洋贸易与投资模式。
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对亚洲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彻底改变了持续了半个世纪的以对美国出口为核心的太平洋贸易与投资格局。
二战之后,中国的大多数邻国通过向美国出口制成品实现了发展。日本率先崛起,紧接着是韩国和新加坡,犹如排成队列的雁群;随后是中等规模的东盟国家。
自译版本:
二战结束之后,众多我国周边国家纷纷通过向美国出口制成品实现了经济增长。其中,日本经济迅速腾飞,紧随其后的是韩国与新加坡,宛如成群结队的鹅群在天空中翱翔,而他们之后,则是那些中等规模的东盟国家。
实际上,亚洲的发展依赖于来自日本的直接投资,随后又增添了新兴业化国家(NICs)的投资,再加上一个开放的经济市场——美国的。
美国市场在经济层面展现出接纳性,这并不等同于简单的包容,实则更倾向于开放。实际上,亚洲地区的成长离不开日本及新兴业化国家(简称NICs)提供的境外直接投资,还有那经济上开放程度较高的美国市场的支持。
自译版本:
这波投资热潮迅猛地推动了中国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并与中国国内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庞大的人力资源以及卓越的贸易基础设施实现了有效融合。
今日,我国已成为生产的核心地带;而日本以及那些亚洲新兴经济体则是资本和技术的主要提供方。
今日,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的核心地带,而日本及亚洲的“四小龙”则转变为资本与技术的关键提供方。
东盟国家之间、东盟国家与主要国家之间,以及主要经济体之间的协议争夺战已经展开,这正在孕育出一个极为复杂的贸易环境。诚然,这类协议在构建联盟方面可能具有优势;然而,从经济角度来看,它们是否稳健、明智,还需在更广泛的战略框架下才能得到验证。
各方纷纷展开竞争,力图达成协议。
从经济角度来看,这些协议在更为广泛的战略框架下,尚未显现出其合理性与智慧。在经济领域,这些协议所展现的理性和智慧并未充分体现在更为广泛的战略布局之中。
东盟各国纷纷签署贸易协定,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东盟内部,也出现在东盟与大国、以及大国之间,这无疑使得贸易环境变得异常复杂。可以预见,这些协定在建立联盟方面或许能起到积极作用;然而,从经济角度来看,这些协定的合理性和智慧并未在更为广泛的包容性战略中得以体现。
3000亿美元的进口额与大约15万亿美元的美国制造业增值生产值相匹配。即便是拥有12万或13万亿美元经济体的美国,若在五年内承受2000亿美元的进口增长,也将不可避免地带来一定的压力和焦虑。
此句涉及经济学的相关知识,理解起来稍显复杂。其核心逻辑可概括为:若美国欲从中国进口价值3000亿美元的商品,必须出口价值达1.5万亿美元的商品,从中提取产品附加价值阿卡索外教,方有可能实现目标。在此,"compare to" 可以用 "can be translated into" 或 "generates" 等词汇进行替换。3000亿美元的进口额几乎等同于1.5万亿美元的美国制造产品所附加的价值。即便是在拥有12到13万亿美元经济规模的美利坚合众国,面对5年内2000亿美元的进口增长,也难以轻松应对(一想到需要在短短5年内接纳如此规模的进口增长,心中难免会涌起焦虑不安的情绪)。
您可以从这样一个事实中观察到社会的调整:自2000年以来,我国的制造业就业人数已从1700万降至1400万。
实际上,"in the fact that"这一表达可以替换为诸如“demonstrating that”、“according to the change that”等,这些词语与文中的“is highlighted by”、“is felt by”等短语在本质上具有相同的意义,即都表示“体现为”、“具体/突出表现为……”,省略这些词语并不会影响意义的传达。
这句话可以顺译为:
自2000年起,我国制造业的就业人数经历了显著变化,当年有1700万人从事相关作,而如今这一数字已降至1400万。
然而,中美贸易争议在美国尤为激烈且充满激情,中国重新崛起的连锁反应短期内难以平息,这一点在2006年和2008年美国大选前后都将得到体现。
美国境内关于中国贸易的讨论,其波动性和激情程度,堪称全球之最。书中的直译虽可接受,然“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表述略显冗长。因此,此句可直接借助含有“最”字的肯定句来转译,将反语转化为正面表达,从而使表述更为精炼。在下半句中,“as we will see”这一时态若直接译为过去式,极易导致上的失误。
可以顺译为:
美国境内,针对中国贸易的讨论频繁多变,情绪高涨。中国兴起所带来的系列影响短期内难以消,这一点在2006年及2008年美国大选的前后阶段将表现得尤为明显。
这些区域的一些国家,尤其是非洲和中东地区,过度依赖石油和金属出口。尽管商品贸易能够带来大量资金,这些资金如果得到合理运用,便能成为推动发展和增长的有力动力。
这段文字中的两句话似乎在逻辑上不够连贯,理解起来有些困难。需要结合前后文来深入理解。本段的核心观点是,“商品供应国所受的影响既显著又并非总是完全正面”,这主要阐述了商品供应国所遭遇的后果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此,第一句话表明,若非洲及中东部分国家持续过度依赖石油与金属出口以获取收益,其经济将遭受负面影响。而第二句话,通过“然而”(表示转折)和“如果得到恰当运用”(表示条件),我们可以推断出:只有当这些国家有效运用从商品交易中获得的巨额资金,才有可能显著推动本国经济的增长。这段话中,前半部分表达的是忧虑,而后半部分则透露出喜悦。关于书中的“a powerful spur to development and growth”,其为“推动贸易的发展和增长”是不准确的,实际上它指的是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这样的解释才与段落的主旨相符。
因此译文如下:
尤其是非洲以及中东地带的部分国家,长期以来对石油与金属的出口依赖度极高。然而,若这些国家能够妥善运用商品贸易带来的巨额资金,依旧能够有效地促进国内经济的增长。
Page 53 - 54汉译英词组译法句式链接
谈及中美贸易议题,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自25年前起,我国与美国的贸易往来经历了显著的增长。起初,1979年的贸易额仅达25亿美元,而如今已突破1000亿美元,增长了数十倍。这样的增长幅度,是否仅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构成不利?或者说,是否仅仅是中国的收益阿卡索,而美国的损失?显然是否定的。事实上,两国都从迅速发展的中美贸易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中美贸易的快速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两国经济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互补性。这种互补性主要源于两国在资源条件、经济结构和消费水平上的显著差异。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和迅猛的发展势头二级英语,同时劳动力成本较低。然而,中国也面临着资金不足、科技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的挑战。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达国家,其经济规模庞大,资本储备丰富,科技水平先进,然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这种差异性和互补性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持续存在,并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愈发显著。在我看来,这恰恰是中美贸易得以持续高速发展的客观条件。
我国古代有一首描绘攀登泰山感受的诗句:“登高望远,群山尽收眼底”。在处理中美贸易问题时,我们应具备这种远见卓识的战略思维。比如外教,关于中美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贵国社会各界都给予了高度关注。这些问题,均源于中美贸易的互动过程,它们是双方能够达成一致意见的,同时也是可以分阶段加以解决的。这些问题,既不会,也不可能对中美经贸合作的总体进程造成影响。
长河奔腾之际,偶有漩涡涌现,历史长河亦难免波澜起伏。随着中美经贸往来的日益加深,些许摩擦自然难以避免。然而,只要双方秉持诚意,此类问题自能通过公平协商及拓展合作途径得到妥善处理。
审视中美两国贸易往来长达25年的历程,我们理应总结出其中蕴含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
我乐意就中美之间公平的贸易往来及经济协作提出五项准则,并与在座各位进行深入讨论。这五项准则具体如下:
首先,应着眼于全局,追求互利互惠;其次,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亦需兼顾对方的权益。
第二,把发展放到首位。通过扩大贸易合作来化解分歧。
第三,应充分利用双边经贸协调机制,确保沟通与协商的及时性,以防止矛盾进一步升级。
第四,秉持平等协商原则。在寻求共同点的同时,尊重并接受彼此的差异,避免轻易采取限制或惩罚措施。坚决避免将经贸问题与政治挂钩。
这五项原则是在世贸组织架构及国际贸易的基本规范下确立的,同时也是为了准确理解和妥善解决未来一段时间中美贸易中可能出现的争议和冲突所必需的。
8.发展是动力,平等是前提,互利是目的。
以解决双边贸易差额问题为案例,所谓的将发展置于核心位置,实则是指着重于展望未来,并通过不断拓宽双边贸易规模,以期减少贸易不平衡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