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等教育梨树人的使命要求高校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 2020年最新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指南》也对商务课程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研究从宏观层面挖掘商务英语课程的思想政治基因,涵盖文化自信、国际视野、匠精神;并从微观层面探索商务英语课程的实现路径,包括修订教学大纲、拓展教学内容以及丰富的教学方法,实现技能提升和价值引领的双重目标,为商务英语课程的培养提供支撑。国际化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
[关键词] 商务英语;课程思想政治;教学改革语言
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使命是立德树人,强调思想政治作要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2016),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应运而生。如何在微观层面融合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充分挖掘各专业课程中的德育要素,强化价值引领(梅强,2018),成为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且亟待解决。 2020年4月,教育部学院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在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指南》(上海,2020)中被列为培养教学改革要点出了方向。其中,《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指南》指出,商务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包括提高学生运用策略和技巧各类商务文本的专业技能商务英语课程目标,而且要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商务实践中识别并尊重商务实践中的文化差异。培养和提高跨文化能力。这一要求为探索和实践商务英语课程提供了指导。本研究旨在宏观层面提炼商务英语课程所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从微观层面探索商务英语教学与课程理念融合的实践路径。
1 商务英语课程理念基因
商务英语课程是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必修课。本课程是商务知识、技巧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有机结合。讲座内容涵盖了当前经济商务活动中涉及的各类商务英语,如名片和商业号码、商标、企业、商务信函、商务、宣传、商务合同等(郭晓燕、 2017)。针对不同的商务风格特点,教授相应的方法、规范、技巧、跨文化交际知识。在知识技能教学过程中引领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拓展国际视野、锤炼匠精神。 1.1 商务的文化自信。当前,在“一带一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文化融合的背景下,不少中国企业开始投身国际市场。他们在抓住机遇的同时,也助力中国与世界经济文化合作。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在“走出去”(2020)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用英语讲述中国、用英语展示中国人形象也成为商务英语人才必备的能力。这就需要在商务英语课程中适当重视中华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心。 1.2 商务的国际视野。国际商务是集经济交流和人文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活动。进行商务时除了考虑语言本身外,还需要了解不同国家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文化习俗、价值观念以及不同使用的一致性。因地制宜,调整策略。这就需要有针对性地拓展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商务英语课程目标,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1.3商务中的匠精神。商务英语作为国际商务活动的专用英语,其用词的严谨性和准确性与大多数其他文体不同。因此,商务英语应坚持准确性和专业性的原则,规范术语的使用和行业语言标准。例如,在商务合同的中,需要准确合同中的条,以保证条和协议的严密性。在商务英语实践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体验商务的手艺,注重细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文化自信、国际视野、匠精神既是商务英语课程的思想政治基因,也是教学实践的内在要求和准则。结合以上思想政治要素,笔者探索并实践了商务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想融合的路径。
2 商务英语课程思想政治实践
2.1 修改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秉承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修订了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大纲。它对实践课程思想政治起到了纲领作用。教学大纲中应明确将思想政治教育列为课程教学目标,从微观层面保证爱国主义教育、人格品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中华文化教育等具体思想政治要素。例如,笔者在类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学英语,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1)了解的语言特点; 3)了解英中企业引进中的文化差异。其中,前两项为教学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第三项是思想政治目标课程,即从语言差异的角度理解和分析文化差异,拓展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围绕这一教学目标阿卡索,本课教学内容增加了霍夫斯特·泰德文化维度的理论教学,包括不同文化所体现的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差异、高语言语境文化、低语言语境文化等。通过比较分析商务英语课程目标,强化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感知受众的语言、文化、思维习惯特征、审美标准差异、消费心理等,帮助企业建立一个好的形象。 2.2拓展教学内容。围绕教学大纲中的思想政治目标,在商务英语课程中商务英语课程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强课程的人性化。
笔者在教授商务英语课程时,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日志。文本来自国内外权威新闻网站的新闻稿、报纸、杂志、政府作报告、名人等。学生需要选择热点话题。相关材料,话题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领域。例如,两届会议召开期间,学生会主动关注全国人大通过的重要决议,及时了解积累的热点术语的中英文表达。笔者还会在讲座中组织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就热点话题发表看法。这种教学内容的拓展,有利于引导和激励学生关注时事,培养他们的国家情怀。此外,针对每个单元课程的主题,作者都会添加相关内容,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方面的理论和技能。例如,在商务名片的例子中,笔者将商务活动中交换名片的商务礼仪进行拓展,让学习者在商务活动体验习公序良俗,提高个人综合素养。 2.3丰富的教学手段。 2.3.1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整合思维、开拓思维、创新实践。尤其是商务英语课程,同一篇原文可以有多种方式和形式。通过讨论,可以建立新的灵感、思想观念、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名片中,一些涉及标题的已经有了常规。但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一些标题的英文表达存在不足。本质
例如,表达“副职”概念时,英语中有Vice、depuTy、Associate等多个词,学生可以通过互相讨论找到相应的匹配规则。英国大学的ViceChancellor指的是“校长”而不是“副校长”,Chancellor指的是“名誉校长”,与美国大学的称谓不太一样。因此,学生在题目的过程中,可以启发学生讨论相应国家的文化和政治制度,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 2.3.2案例分析与教学方法。通过组织学生分析真实的商务案例,将文本延伸到商务实践中,锤炼学生的心智能力和实证精神。例如,在商标课中,笔者根据商标的分类和作用、的来源和方法,组织学生分析一些商标的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文化心态。同时,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汉语的语言魅力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在组织学生分析真实案例的过程中阿卡索外教,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和评估文化差异对商务活动的影响,从而了解跨文化交际中差异的生存方法。 2.3.3任务驱动的教学法。通过小组项目任务的安排,引导学生运用商务英语知识和理论,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将智慧成果转化为社会效益。
例如,笔者所在的大学位于张家口,主办2022年冬奥会。为了以良好的面貌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游客,张家口正在努力开展城市建设。但张家口一些公共场所和旅游景点宣传的英文不系统、不规范,影响了城市对外宣传,不符合冬奥会外观标准。笔者在完成商务英语课程后,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张家口市的宣传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展示结果。此外,张家口的地方历史、民俗文化、特产特 {MOD}也是城市宣传、树立形象的窗口。这些宣传内容的英文质量需要严格把控。在教授完产品和商业的后,笔者组织学生举办博览,要求学生以张家口文化特 {MOD}为主题进行调查,制作英文宣传海报,并在课堂上进行分组展示。这些小组项目任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还英语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商务英语教学与课程探索,助力冬奥会和地方城市,加深了大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很好地体现了融合。
3 结论
课程思想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也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商务英语课程作为商务英语的核心技能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势在必行。商务英语蕴含文化自信、国际视野、匠精神。根据本研究,本研究从微观层面探索商务英语课程的实现路径,包括修改教学大纲、拓展教学内容,采用讨论式、案例式和任务驱动等丰富的教学方式,以期实现提高技能和价值领导力的双重课程目标,为国际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持。
参考
[1] 高等学校外国语言英语专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出版社,2020;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0。
[2] 郭晓燕.商务英语[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大学出版社,2017。
[3] 梅强.以点引领、两类全覆盖课程,两类高校思想政治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8(9):20-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