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荣|如何根据整体主题意义来分析和整合单元话语、设计单元目标和单元学习活动?

2024-12-16 00:24发布

■摘要:本文分析了单元教学对学生核心能力发展的意义,以及单元教学碎片化、碎片化的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基于主题意义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路,并结合案例探讨了基于主题意义的整体分析和单元话语的综合运用、设计单元目标和单元学习的具体策略。活动。

■关键词:主题意义;整体单元教学;核心能力;综合输出

基于主题意义

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英语单元的整体教学以教材为基础。它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分析、重组、整合,形成相对完整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教学单元。在整体教学观的指导下,将所有教学要素纳入序列规划,优化教学设计(吕世虎等,2016)。

笔者团队在单元教学设计中从三个方面探索了如何促进素养的综合发展:

1、基于主题意义对单元多模态话语进行整体分析和利用;

2、设计体现多维素养综合发展的单元总体目标;

3、设计全面性、针对性、实用性的单元学习活动和评价活动。

基于主题意义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路是:

围绕课程内容六要素对单元教学内容和学习情况进行整体分析,确定贯穿单元的主线,以主题意义为基础,并能培养理解和表达能力,设计总体目标指向核心能力并反映学生高级学习过程的单元;设计体现综合性、针对性、实践性综合学习活动及相应评价活动,以综合输出活动为落脚点,实现学生核心能力的综合发展外教,使学生在多轮学习中形成对主题的理解、理解、基于主题意义的应用实践和转移创新。对意义的整体理解和综合辩证表达的能力。

在单位整体教学中,完整性意味着关联性,关联性是完整性的保证。该团队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多维度关联分析:

1、单元内不同文本的主题内容、语言表达特征、文本表达视角和体裁之间的关系;

2、课文主题与学生认知水平、语言水平以及现实和未来生活发展需要的关系;

3、单元学习目标与学习活动的联系,学习活动与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全面发展的联系。

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全面、相关的学习活动。

根据主题意义

单元话语的整体分析、整合与利用

设计整体单元教学目标和导致核心能力发展的学习活动,教师必须对单元课文内容进行整体分析,梳理和总结与主题相关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 ,并清晰地整合和利用单元话语。战略。

有些教师在分析单元课文时存在一个问题:注重解读单篇课文的What(主题和内容)、How(语篇特点、写作特点等)和Why(写作意图和价值取向),而忽视了单元课文的内容。单元中多个单元的分析。分析课文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对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整体价值,只能在按课时、班级类型分开教学中进行。

结合多个基地合理确定单元主题

教师需要有视角和策略来解读单元主题的整体意义。教师应对《普通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的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进行深入剖析)及其主题组的学科脉络内容,并结合分析学术状况确定解读单元主题意义的视角,同时研究教材建议和单元课文、主题内的多个文本内容中的词汇文本,以及相应的学习活动,并详细分析每个篇章的主题意义的方向和内在关联,避免根据个人经历、兴趣等确定单个篇章的主题意义,并随意做出调整和调整。对教材文字的增补,偏离了单元主题意义的正确方向。

例如,北京师范大学英语必修课二第五单元“节奏”第三课“民间实验”的主题阅读课文介绍了著名钢琴家孔向东的经历及其在民间音乐方面的创新。 。老师对这篇课文主题的解读是介绍一位名人(音乐家)的成长经历,并辅以一篇国外报纸报道孔向东的课文,以孔向东描述自己童年学习经历的形式呈现。面试,让学生讨论成功的要素,导致偏离单元主题。

分析多模态话语的相关性

及其对学生核心能力发展的整体价值

为了确定探究单元主题意义的出发点和整合利用单元话语的策略,教师在分析单元话语整体之间的关联性时应考虑以下问题:

(1) 一般探讨哪些主题?

(2)它反映了主题的一个方面,还是另一个方面?在体裁、视角等方面有何异同?

(3)是否充分体现了主题意义?您是否需要不同体裁和观点的文本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探索主题的含义?

(4) 哪些论述更相关?如何整合利用?

(5)语篇中的语言知识、语言表达特点、语篇结构等方面有何异同?

(6)如何将话题语言、语言、文化知识等融入话语中,促进学科核心能力的综合发展?

教师不仅要注重分析每个语篇的内在联系,还要分析课文的微观组织结构,如语法结构、词语搭配、指称关系、信息在句子中的展开方式等。还要分析宏观的组织结构,即段落与段落。语篇各部分与语篇主题的关系,解读单元语篇内容对学生认知发展、语言能力发展、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发展的整体价值,确定主题单元与学生生活的相关性发展需求的点和对接点。

在此基础上,确定单元主题意义探究活动的出发点,介绍和评价主题内容,分析与主题相关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结合现实生活讨论主题内容。

[案例一]

基于文本分析和学术分析,

确定探究单元主题意义的起点

笔者团队对北师大版《英语》必修课3中第8单元“冒险”的内容在生中进行了学术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冒险的内涵、意义以及对人类发展的影响还没有清晰的认识。理解。有的学生认为冒险是指各种刺激、危险的运动,这与教材单元第2课《极限运动》的内容一致;很多同学对马可·波罗没有全面的了解,认为他是一个交易员。教材第三课的文字有助于学生从文化探险的角度理解和评价马可·波罗,提高对文化探险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对第四课“南极之旅”的理解缺乏对冒险进入未知领域的影响和所需准备的认识。

基于学术现状分析和单元文本分析,探讨本主题意义的目的有两个层面。首先,学生要对不同领域(极限运动、未知世界的探险)的冒险、探险的内涵形成全面、清晰的认识。从文化探险的角度分析评价马可·波罗的游记;其次,认识到未知领域冒险对于自我挑战和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同时明白充分的准备是冒险成功的前提,不能盲目冒险。

根据主题意义设计学习单元

促进核心能力融合发展

单元教学承载着完整课程内容的六大要素,承载着培养学科核心能力的具体而有针对性的目标和任务,是通过英语课程学习促进学生成长的一个相对完整的课程周期(梅德明、王强) ,2018)。

教师应整合利用单元语篇,使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对话题意义的内涵和内容形成相对全面的理解,并在对多模态语篇的理解、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发展知识。语言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形成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单元教学内容的综合运用是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探究主题意义的保证。

一般来说,教材一个单元的主要课文加上练习册课文有6-9篇。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整合2-3篇课文,进行3-4课时的小单元学习。教学。

小单元学习不是以一课或一篇课文为节点,而是围绕某一方面的主题意义或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对多篇课文进行关联分析和综合利用,从而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一体化开发。

例如,在上述案例1中,教师根据学情和课文分析,从学生认知发展的逻辑出发学英语,从“学习与理解——应用与实践——评价与评价”的逻辑出发,将单元教学内容重新整合为三个部分。转移”。一个小的学习单元:

小单元学习有助于突破语篇、课型、课时的界限,有助于解决碎片化教学问题,让学生在反复出现的主题语言和不断丰富拓展的主题信息中发展深入的理解和理解和观点。能够连贯、逻辑地表达主题的含义。多个习单元可以围绕主题意义促进学生多维度素养的综合发展。

深入探究某个话题的意义,有时需要不同视角的内容,给学生带来认知冲突,引发深入思考。学生必须在多文本学习体验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积累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逐步实现认知的质变(李宝荣,2018)。

为了引导学生探索主题的意义,教师应重点为学生提供关于主题的特征和要素的不同视角。

例如,北师大新版《英语》选修必修模块1单元2《成功》中的听力独白介绍了成功的五个秘诀,而阅读课文则是一位奥运冠军介绍的博客。你自己的成功之路和人生选择。教师可以补充一篇以“阻碍成功的5个因素”为主题的TED演讲,将三篇课文整合成一个习单元,目的是让学生辩证地构建对成功因素的理解,同时比较有助于和阻碍成功的因素。因素可以辩证地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当然,教师对话题意义的解读要适度,也要适当扩展小单元的话语。他们必须考虑扩展语篇中的词汇、语法、表达结构等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课本语篇。偏离话题意义或只注重思考和表达视角的话语拓展,不利于学生基于话题意义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综合发展。

设计体现学生多维度素养综合发展

单位总体目标

要素英语_英语语篇分析六要素_要素英语

精心规划和设计单元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梅德明,王强,2018)。设计本单元总体教学目标的依据包括教学话语的综合分析、学习情况的分析、《课程标准》内容的分析。静态的教学文本分析应与生动的学术情境分析相结合。教师应分析学生对主题概念、主题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分析其现有的表达基础和发展需求。单元目标的制定应以学生核心能力的综合发展为导向,注重贯穿单元、体现六要素融合的学习活动,特别是输出活动,体现学生在单元的成长和发展。学习过程。

制定旨在综合发展核心能力的政策

单位总体目标

针对核心能力的单元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理解、探索主题意义的过程中发展语言知识和技能,拓展主题表达视角和文化视野,提高思维品质、反思和思考能力。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学习能力,实现素养多维度全面发展。

单元总体目标反映了学生在一定时间跨度内需要达到的综合发展目标。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以致用英语语篇分析六要素,注重引导学生在获取和整合单元主题意义信息、发展语言能力、思维品质等过程中英语语篇分析六要素,培养听、说能力。贯穿口语策略、阅读策略、写作策略李宝荣|如何根据整体主题意义来分析和整合单元话语、设计单元目标和单元学习活动?,提高单元学习规划、反思、学习效果评价等学习能力。

设计体现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综合发展的整体单元目标,并将其分解为体现针对性和递进性的课程目标,是核心能力发展的保障。

核心能力综合发展目标

以语言与思维一体化发展为保证

探究话题意义应该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学生的语篇理解程度、思维发展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有效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可见,基于主题意义的单元学习是实现语言与思维一体化发展的保证。

有些老师根据主题的含义对学习有偏见。他们认为探索主题的意义就是开发学生的思维。因此,他们出各种结构图来揭露作者和学生的思维过程,设计各种脱离课本话语的主题。意义探索活动,却忽视了基于主题意义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目标。也有一些教师在没有学科背景的情况下片面强调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学习。

“英语语言能力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意味着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单元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和主题意义语言能力的综合发展是实现核心能力全面发展目标的保障。教师在获取、分析、比较话题信息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比较、分析,模仿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子。

[案例2]

基于文本分析和学业状况分析,确定单元的总体目标

外语研究院出版的九《英语》第一册第一单元“世界奇观”的三篇正文,介绍了国内外的奇观。

教师进行的学术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惊奇有一定的了解,但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例如,有的学生将天坛和壶口瀑布列为伟大的奇观。根据学术情境分析,教师确定第一单元话语和第三单元话语之间的关系如下:从培养思维品质的角度,两个话语都提供了有关奇观的地点、规模、历史等客观事实信息。和功能。 (事实),第三单元的课文除了突出规模庞大、历史悠久的特点外,还增加了神秘的维度,有助于学生对奇观的特点形成更全面的认识;从语言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看,Unit 3 3.课文中奇观的功能表达更加丰富,有利于学生多角度、更丰富地介绍奇观。

根据课文与学术情况的相关性分析,老师确定了以下内容:

本单元总体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体现整体性、针对性的原则,体现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

基于单位目标

设计相关且渐进的课程目标

教师应根据单元总体目标设计教学目标,并注意教学目标之间的关联性和递进性。单位的总体目标不是几个班级目标的累加。班级目标的交叉整合和递进是单元目标实现的保证。

例如,在案例 2 中,总体单元目标必须融入到单元课程目标中。递进性还体现在根据主题意义螺旋式递进习得词汇、语法、语篇知识、文化知识、学习策略等。主题意义表达的内容和视角不断丰富,表达的逻辑性、连贯性、完整性、辩证性逐渐增强。课堂目标要围绕主题意义,促进学生有效整合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培养理解和表达能力,在此过程中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培养独立评价、反思和调整等学习能力,促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发展。教师在制定班级目标时,应根据学业情况确定班级目标的关键维度。

设计要综合性、相关性和实用性

单元学习活动

如何设计整合性、相关性、实践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实现基于学科意义的多维度素养的全面、渐进发展,是实现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关键。

根据主题意义合理设计学习活动

学课程内容可以融入到学习活动中。融合、互动、渐进、全面协调发展,最终实现核心能力的整体发展(高洪德,2018)。

教师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班级目标,围绕主题意义,合理设计一体化、层次化、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此过程中关注和获取主题下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学习和理解的同时,适时根据主题脉络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应用活动,并适当进行迁移和创新应用,进而培养根据主题意义进行整合和辩证表达的能力。

许多教师在单元教学中面临的一个困惑是,学生在几节课累积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了多轮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活动,却无法将语言知识与文化融为一体。本单元结束时在本单元到的内容。知识、语言能力等都是综合输出,核心能力难以实现一体化发展。造成这种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教师设计的单元输出活动不合理,主要体现在:

(1)根据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单元综合输出活动;

(2)单元输出活动偏离主题,片面强调思维的创造性,让学生在没有所学学科背景的情况下自主寻找扩展资源、迁移表达。这样的输出活动将各课时的学习内容割裂开来,应用实践与迁移创新完全割裂,使学生无法实现素养的一体化发展。

综合产出活动

作为学生多维素养全面发展的落脚点

一切语言学习活动都应在一定的主题语境中进行,即学生围绕特定的主题语境,基于不同类型的话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技能来获取、整理、整合语言。问题。知识和文化知识,加深对语言的理解,注重话语的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

笔者团队实践探索的综合输出活动是指基于单元主题语境,在多种技能练习过程中,将在多个文本中获得的主题词汇、语法、语篇知识、文化知识和主题表达视角进行整合。 ,通过交际比较分析或解决问题等活动来表达自己对话题意义的理解和评价的学习活动。根据单元目标英语语篇分析六要素,教师可以根据主题意义设计不同的综合输出活动。

(1)探索设计单位基于主题意义的综合输出活动

综合输出活动基于整个单元相关且实用的多项学习活动。

例如,《剑桥青少年英语》第三卷第一单元“最好的英国”主题单元包含多篇文字介绍英国的生活方式、外国人在英国的学习和文化体验。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单元输出活动:根据单元话语内容归纳总结英国文化;根据文本的结构框架、语言以及如何用事实信息合理表达观点的方式介绍中国文化。

在此基础上,确定单元整合输出活动:根据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从一两个方面对中英文化进行比较分析。本次活动的评价重点在于文化比较的视角和观点是否合理、观点是否与事实信息相符,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

单元学习中探究主题意义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的自我理解,改变学生的行为。许多单元学科内容能够很好地与学生的认知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可以设计整合单元文本内容和问题解决的综合输出活动。活动评价的重点包括:学习是否应用、对问题原因的分析是否客观、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否合理以及自我反思和调整。

例如,前面提到的成功主题单元的输出活动是:提出自己对成功及其关键因素的理解;分析奥运冠军的成功与其人生选择之间的关系;综合输出活动旨在: 比较成功的关键因素 反思您需要做出哪些改进才能在学习或未来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

(2)注重单位产出活动之间的相关性

教师应关注单元学习过程中多种输出活动的关联性和延伸性,并思考:

① 输出活动是否以主题意义为基础英语培训,整合所学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

②为了让学生有能力完成单元综合输出,单元学习中哪些内容需要反复重复?如何重现?

③ 在每个课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学习策略、语言技能、思维方式等方面可以获得哪些可迁移的能力? (李宝荣等,2019)

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单元目标合理设计学习活动,使学生实现综合素养的一体化发展。

教学实践表明,综合输出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行为,增强学习兴趣和动力,有意识地提取可迁移和使用的主题信息和句子,提高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综合综合能力 对主题话语进行比较、分析、评价的能力,提高过滤、整合信息的能力,培养做出明智判断的能力,以及整体理解和辩证地表达主题意义的能力;提高单元学习能力和文化意识。学生在整合运用单元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学习问题英语语篇分析六要素,反思提高单元学习效果的方法。

整合输出活动有利于课程六大要素的融合,是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实现多维素养整合高级发展的保障。它们也可以作为单元学习效果评价活动。

关于作者

李宝荣,教授,北京教育学院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