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要学好英语,涉及两个问题:为什么学、如何学……这些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许我们从学习英语一开始就走错了方向成年人学英语,进入了误区。许多汉语大师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林语堂
▲林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
错误一:不基于口语
错误二:追求生僻词、长词、复杂表达
有些人认为目标是理解和阅读,而不是说话。这是一个误解。
学习英语的目标只是学会“清晰、流畅、自然”四个字。任何人如果不以口语为基础,肯定写不出简单、自然、熟练、地道的英语。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堪称英语大师。他的名言是:
我们将在山上战斗。我们将在街头战斗。我们将用血、汗和泪来战斗。
多么有力的一句话啊!为什么有一个词是生不会用的?连一句赞美的话都没有。
大家要注意常用词语和口语的使用。 “有”这个词在英语中当然是has have,但口语它是have got(你有钱吗?)。外国人这么说,我们也得这么写。还口语以下句子:
忘了它吧!
你在告诉我。 (我还要等你告诉我吗?)
没有机会。
你要明白,英语语言是一致的,但核心是白话。越平实自然越好,漂亮句子越少修饰越好,口语越清晰流畅越好,发音越流畅越好。能够用英语写到这种程度的中国人并不多。一旦写出来,外国人读起来和写起来都不容易,所以很有价值。此时,中国人要想用英语写作,首先要消除“做文章”的古老观念,才能打下扎实的英语基础。如果你只寻找看起来优雅、健全的长字、新字、稀有字,那么你就第一步就错了。因此,善于灵活运用常用单词是学习英语的必由之路。
徐国章
▲著名语言学家徐国章,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主任、外国语研究所所长、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现任北京语言学会副会长、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会长。英语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
错误一:阅读的目的只是为了提高英语
要学英语,你必须无法无天,无所畏惧。
学习一门外语,需要眼尖、耳朵尖、言语勤、手快。只要多看、多背、多说、多写,事情就会水到渠成。
学习外语、从事语言学研究的人不应该把自己局限于只阅读外语的狭隘世界。他们必须有良好的国学基础。
一些干巴巴的英语句子是不行的……不要总是专注于通过阅读来提高英语水平。读书首先是为了吸收知识。在吸收知识的过程中,你自然会吸收语言。
姚乃强
▲姚乃强,现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等学校专业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错误一: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认为,要学好英语,每个人都应该根据客观条件、学习目的和个人情况,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应该学习和借鉴别人的经验,但不能迷信或盲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为了自己而战。
我学习和教授英语已有 40 多年了。我的经验是,初学者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主要是打好语言基础,掌握读、听、说、写、译的技能。我把这个阶段的学习要领总结为:先死而生,然后再死而生。 “死”就是多模仿、多练习,最终熟能生巧,可以灵活运用。
有了一定的基础后,要强调多读、多写,做到读与写结合,浓度与广度兼备。我们不仅要读文学经典,还要读其他种类的书籍,还有报纸杂志。你必须强迫自己写作,写日记,写下你的读书经历学英语,写短文。我的口号是:眼疾手快成年人学英语,勤奋能翻字典,手指上磨出老茧。
在更高层次,比如高英语专业,需要加强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你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作需求,明确自己专业的主要方向。要扩大知识面,博学多才,博学多才。从写学士论文开始,就必须选好选题。久而久之,你就会逐渐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这时候,可以说学习已经大功告成了。
回想起来,还是有一句话想鼓励大家:作胜于努力,玩耍是浪费。希望大家都能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卢谷孙
▲陆谷孙,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主要从事英美文学教学、研究和,专长于莎士比亚研究和英汉词典编纂
误区一:只输入不输出,重阅读轻听写
压力与兴趣:英语学习需要压力与乐趣的结合。在当今的英语教学中,接二连三的考试和枯燥的课堂教学扼杀了学生活泼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学生普遍应试能力较强,但口语表达能力相对较弱。要改变这一点,教师必须让英语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有趣的事情。每堂课必须让学生不断地集思广益,同时笑几次。
“输入”和“输出”:保持两者大致相等的比例。例如,如果“输入”是一百万字的阅读,那么最好保持一万字的写作“输出”。写完后最好找专家修改,并不断审核你的修改意见。
模仿与比较:要正确地说英语,只需要数亿次模仿;减少母语的干扰,比较是最重要的。例如,你可以比较英语的动词时态意识和与汉语截然不同的数字意识。
周觉良
▲中国莎士比亚学会会员、外交部室原副主任周觉良
误区一:忽视文化作品,只注重应试
要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需要阅读一些历史和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和散文作品。
我对步骤有以下看法:
1. 首先逐字,不要遗漏任何内容,也不要避免某些口音。
2、抛开原文,只看译文,根据原文的风格(简洁、忧郁、俏皮等)修改译文。这时候你会发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与语境问题和整体风格问题有关。
3.再读一遍原文,看看是否有道理。
4. 放置几天甚至几周后再阅读。此时,记忆中的原文已经变得模糊。上面提到的第二阶段修改课文的时候,我还记得大部分原文,觉得还算满意。然而现在我无法通过,需要再次修改正文。这时,往往需要增减一些词语,使意思明确。经过这次修改,一般译文就可以发布了。
要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需要阅读一些历史和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和散文作品。我国古代,孩子上私塾,就开始读《三字经》、《千字经》、《百家姓》。此外,他们还读《千家诗》或《唐诗三百首》,这意味着孩子应该尽早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意义。为了类似的目的,让我们读一些英语诗歌。
梅仁义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梅仁义
错误一:对文化信息缺乏敏感度,蔑视言论
想要学好英语,你必须对语言本身以及语言所传达的各种文化信息感兴趣。当你读到或听到某人用简单的英语表达深刻的想法时,你会感到兴奋并立即记住它。这表明你已经对语言产生了兴趣。没有这种兴趣,语言学习就很难成功。
从学习英语开始,就必须注意发音和语调。语音、语调、重音、停顿不要求完美,但必须基本正确。否则,听力和口语就会受到影响,语言就会失去交流功能。
简单的阅读材料对于打下坚实的基础非常有用,所以要多读。
第一,数量要大,至少要读40本书。二是反复阅读,选十到十五本书,读三遍,很多问题就会印在你的脑海里。想象一下,其他人可以用 1,500 到 2,000 字写出几十本书。如果我们能掌握这些表达方式,能表达多少内容啊!
在基础阶段后期,或者高的时候成年人学英语,要努力背名篇,比如50-100篇。无论从语言还是内容上来说,这都是本质。记住它对于了解西方文化和学习词语的使用都有好处。
陈琳
▲陈琳,家、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
错误一:不背诵
我一直提倡“背诵”。精与广两种技艺成年人学英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外语是不可能“习得”的(但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必须尽可能创造习得环境),只能“习得”。必须努力作。我一直提倡“背诵”。不仅是孩子,大人也需要携带。
我们来看看郑板桥在《自传》中是怎么说的:“人们都说板桥好读书好背,他不但好背,而且还好背诵。板桥每次读书,船上、马上、被子下学英语,必读千遍,或食时忘握匕首,或不听客言,而忘其言。皆是背书,默诵:“一代宗师都如此,何况我们凡人,更何况背书?这可能不是一门外语。
一般学外语的人都知道,有所谓的“精读”和“泛读”。殊不知,在听、说、写的另外三项“技能”上,我们也需要做精、做广。说得详细点:精听和泛听,精讲和泛讲,精写和泛写。精与广两种技艺,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学习语言时,可以根据作的需要,重点学习读、听、说、写四种技能,但最好全部掌握。 16世纪英国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说过:“阅读使人丰富,交谈使人警觉阿卡索外教,写作使人准确”。 (这里的会话包括听和说)。可见,学习语言的读、听、说、写,不仅是掌握语言技能这一具的问题观点||七位著名语言专家指出中国人学习英语常犯的错误,而且还关系到一个人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