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扇贝短文7000篇、原著100多本,累计阅读文章14600多篇,阅读词汇量超过675w; 大学四年,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中美模型竞赛等科技创新项目五等奖,从双飞保险研究所到西大学,以专业第一的成绩。
扇贝用户@ZYli表示,读书让他发现自己的渺小,看到更大的世界。 人生无止境,读书无止境。 读书永远不嫌晚。
初遇扇贝读书
2016年刚进入大学时,我实现了使用手机的自由,开始摆脱纸质书籍,使用软件背单词。 尝试了多种软件后,发现扇贝这个词最合我胃口,于是我开始了我的扇贝打卡之旅。 后来我在扇贝论坛上看到有人贴了阅读1000篇文章的徽章。 我觉得他很好,所以在下面评论了几句。 没想到这位同学回复了我,鼓励我“加油!你也可以”,正是这句简单的“你也可以”激励了我,当时我正在准备四六级。时间,所以我下载了扇贝阅读。
当我大一的时候,我每天早上6点10分就起床了。 跑完饭,我回到教室,打开扇贝看书。 首先大学四年读100+本英文原版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我读了当天所有的文章。 晚自习时,我会花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阅读Scallop Reading的英文书籍。
时,我的英语还不错,但刚开始用扇贝读书时,我还是跌跌撞撞。 每一篇文章都花了很长时间读完。 在阅读过程中,我会不断查词,点击小红旗查看其他同学的,最后在反思中写下自己的笔记。 后来我就强迫自己尽量不查单词。 每当遇到生词时,我都会根据上下文猜测其含义,并尝试自己。 经过两个月左右的坚持,我已经能很好地猜出生词了,阅读速度也很明显。 推动。
到大一结束时,我的阅读量已经达到了2000本。 六月份的英语六级考试,我的阅读成绩接近满分。 这个学期,我还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没想到进入了复赛,最后还获得了省特等奖。
记得复赛那天是周日,还下着小雨。 我必须早起,坐一个多小时的去某985院校考试。 当我走在校园里,看着来来往往的同学们有说有笑的时候,我很羡慕,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当时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我一定要去985大学读研究生。 当时我就知道,我们专业100多人中,只有4人被推荐免试。 经过大一的成绩,我专业排名第二。
坚持小成绩
整个大二的第一年,我仍然每天打卡、看扇贝。 那时候我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我会花更多的时间看原版书。
我可以精读短文,广泛阅读原著,因为对我来说,读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获取信息,获得满足。 所以我不要求自己准确掌握每一个单词,只需要理解核心信息就可以了。
比如,当我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时,虽然我之前没有读过中文版,但在阅读过程中我的心已经随着汤姆的经历而起伏。 如果读得太仔细,可能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英语,导致前后情节不连贯,或者因阅读时间过长而产生挫败感。
今年扇贝阅读推出了很多原版书籍,各个品类都有,让我有了更多的选择,而且很多书还提供了中英双语,有时候实在看不懂的地方还有。 帮助理解。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读《了不起的盖茨比》,我现在还能脱口而出一句话“每当你想批评任何人的时候,请记住,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拥有你所拥有的优点”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大学读英语,一直在想象盖茨比举办聚会的场景。 读完后,我立即了电影。 小栗子完全演绎出了我心目中盖茨比的形象。 还有什么比这块羊毛布料更令人兴奋的呢?
大二结束的时候,我在《扇贝》的总阅读量达到了5000篇,整套《哈利·波特》、《了不起的盖茨比》、《纳尼亚传奇》、《本杰明奇事》我都读完了。巴顿》、《银河系漫游指南》……阅读《经济学人》和《金融时报》等杂志完全没有压力。 第二学期,我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最终毫无悬念地获得了一等奖。
因为要报考研究生,所以我在学习上不敢放松。 大二的时候,我的成绩还是专业第二,今年我开始接触科学和创新,增加自己考研的筹码。 我和其他学院的两名学生组成科技创新团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建模竞赛和美国大学生建模竞赛。 我负责找论文和写论文。 最终,我们获得了省一等奖和二等奖。 比赛过程中,我向队友推荐了扇贝大学读英语,他们仍然坚持打卡,我们偶尔交流一下想法。
稳步积累
我曾经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拿到读万篇文章的徽章就卸扇贝。 当时我以为读完一万篇文章就可以成为英语高手了,但是当我大三拿到一万篇文章徽章时,我发现有的扇贝同学打卡了2000天,这让我意识到学习永无止境。 我收起小小的骄傲,继续我的打卡之路。
以前我对英语课本很恐惧英语,但是通过扇贝阅读的积累,我已经可以完全接受所有英语课本了。 大三的时候,我又裸奔去参加大学生英语比赛,结果还是获得了第一名。
大三暑假,我有幸去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参加暑期课程。 老师们用纯正的英语讲课,带有俄罗斯口音,但我听上去并不紧张,基本听懂了。 然而,因为我不懂俄语,我和同学们闹了很多笑话。 当我们到达圣彼得堡时,我们连公交牌照都看不懂。 当我们去超市买面包的时候,我们误把它买成了面包粉……这让我明白了学好一门语言的重要性。 性别。
(圣彼得堡夏宫)
大三结束时,我终于在考试中获得了专业第一,三年加权平均分也名列第一。 大三时我还找到了一位科技导师,跟着他做机器人相关的项目和比赛。 我参加了多项科技基金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虽然有些比赛在晋级中没有获得积分。 ,却让我感受到了我无限的潜力。 后来我提交了免试申请表,参加了笔试,面试,终于在大四上学期第一专业拿到了西北业大学的免试名额。 我悬疑的心终于暂时安定下来。
确定考研后,心情轻松了很多,每天花更多的时间看扇贝。 我开始补007系列、Scott Young的高效学习方法、金融时报。 但因为这些书都需要一本一本地购买,而且有时又缺钱,所以只能先尝试着看。
无独有偶,此时扇贝发布了免费读书卡。 激活后,基本上所有的书籍杂志都可以免费阅读。 这对我来说真的很及时。 于是我第一时间买了一张免费读书卡,赶紧把自己想看的书添加到了书桌上。
经过几年的积累大学读英语,我真的爱上了读书。 除了原版书籍之外,我也开始阅读大量的中文书籍。 今年到目前为止我已经读了66本中文书籍,我也养成了读完之后写的习惯。 我注册了自己的公众号,分享读书心得、游记、学习心得等。
(中文读书记录)
我在做毕业设计的时候踩到了很多坑,所以我把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案整理在公众号里英语,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得到了很多同学的认可。 毕业设计之余,我帮助别人查找、论文和资料,解决了自己的生活费。 我想这也是不断的投入和输出给我带来的收获。
(个人公众号)
趁年轻就开始
2020年8月的最后一天大学读英语,我坐了12个小时的火,只身来到西安的“瓜大”报到,开始了我的研究生生涯。
如今,我的学习和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扇贝阅读仍然是我的日常生活。 现在我在扇贝里阅读了14600多篇短文和书籍,阅读了100多本书,阅读了超过675w的词汇量。 希望扇贝能出2w或者3w徽章。
最近,我还参加了扇贝的打卡捐书活动,还有拾珍珠的项目。 我慰问了数以万计的扇贝学生,向乡村学校捐赠书籍,帮助珍珠学生完成学业。 意义。 我很喜欢赠卡活动中的一句话——脚步无法丈量,书籍却可以。 读书,你可以看到更大的世界。 阅读让我发现未知的惊喜和机遇,在各种人物角 {MOD}中体验生活,在前人的经历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经历……
大多数人在20多岁的时候,其实对未来并不是很清楚。 我曾经非常厌恶风险,任何不确定的事件都会让我焦虑和紧张。 但随着接触的人和事不断增多,阅读量不断积累,我会越来越少地被“不确定性”所左右,我会变得越来越平静。 研究生的生活肯定不容易,但我现在明白了,无论在哪里读书,做什么作,都要尽早设定目标,努力奋斗,才能有所收获。 希望以后能和阅读这篇文章的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