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500名保安的励志,是逆袭神话还是毒鸡汤?

2024-08-28 07:21发布

北京大学保安可以反击

在很大程度上

感谢“北京大学”标签

西安英语口语培训班哪个好_西安英语口语培训班推荐_培训口语西安英语班推荐哪个

北京大学西门的保安。北大浓厚的文化和学术氛围无形中影响了很多人。图/中新社

2017年高考季,“北大保安”成为热词。据北大保安大队长王贵明认可的数据,截至2016年,考入高校的北大保安人数已增至500人,其中大部分为专科毕业生,也有少量本科生,研究生12人。

近日网上发布的一则北大保安大队聘启事,专门提到了这一点:“(北大保安大队)可同时参加北京市成人高考和自学考试,实现边作边学习。”“近年来,北大保安大队已有100余名保安通过自学和成人高考,取得大专、本科学历。”

在北京大学担任保安

2011年,姜斌成为北京大学一名保安。

在去北大报到的一周前,江斌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说是北大一名保安讲授《论语》。

谭经纬,毕业后在北京当了十年保安,2002年开始读《论语》,2006年写了一本二十万字的书《老百姓的论语》,后改名为《保安的论语心得》出版。2007年5月,谭经纬在北大讲《论语》,有人说他“糟蹋经典”,但他却说自己“仰天无愧西安英语口语培训班推荐,俯视大地无愧”。

蒋斌读了他的,反复咀嚼这句话,心有余悸。1988年出生的蒋斌,来自西北省份的一个偏僻村庄,位于青藏高原东麓。毕业后,他在西安的一所私立学校读书。有时,他会盯着校园里的湖水发呆,心中不甘。这所私立大学颁发的学位证书不被国家承认。他好不容易走出了大山,却只能在社会底层挣扎。

他看到了一个励志——来自湖北广水山区的高考落榜生甘祥伟,在北京大学做保安的同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四年后,他因出版《挺身而出北大》一书而声名鹊起。

甘祥伟在逆境中拼搏的,已成为中国高考作文十大素材之一,他本人也被评为“2011年度中国教育十大影响力人物”。

2010年,姜斌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

“只要能考上北大,有机会到重点大学旁听,哪怕是打扫卫生我也愿意。”姜斌向记者回忆起当时的感受。

在未名湖巡查了一天后,蒋斌被安排到东门站岗。八小时作制,三班倒,早班是七点半到下午两点半,下午班是下午两点半到晚上十点,夜班是早上十点到第二天早上七点半。由于人手不足,他经常要加班,每小时加班费3.7元。最忙的时候,他24小时都不能休息。

刚开始作的时候,蒋斌几次想过放弃。他发现英语培训,在北大当保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为了兼顾学习和作,他需要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的努力。值班时不能偷懒,甚至下班后也不能自由支配时间,必须在宿舍值班,也就是说不能不请假就离开宿舍。

几个星期后,他渐渐摸索出自己的学习方法。由于一班值班有四个人,两个人一组,在门口站了两个小时后,就轮流坐在留言室,负责登记来访游客的身份证,坐着和站着值班是交替的。于是他把坐着的两个小时时间都用来看书学习。当时,他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只是觉得知识很重要,于是就拼命地读书看报。

他读的书范围很广,文学、哲学、法律、历史等都有,教授们常常把自己的著作或闲置书籍送给他,他都细细阅读。

由于他作努力,被提拔为班长,后调到东北门站岗,负责管理十个人。

当上班长后,他更加忙碌,几乎没有时间休息或看书。两小时值班期间,他要分配任务、协调应急事宜;保安与他人发生矛盾,他要调解;晚上还要检查岗亭、巡逻;周末就更忙了,遇到游客多的日子,他常常忙不过来。

2011年4月,由于作出 {MOD},组里想提拔蒋斌为组长,并推荐他申报北京市公安系统先进个人称号。蒋斌提交了申报材料,并获批。但对于是否做组长,蒋斌心里很纠结,如果做组长,作更忙,要投入更多的时间,考大学的梦想就更加遥远;如果辞职专心读书,就没有收入来源。

就在这时,一位正在清洁东北门的老人给了他一个建议。

这位老人是陕西省一所的休校长,子是北大博士后,现在在该校担任讲师。他推荐蒋斌到各部门办公楼做保安,作比保安队轻松,自己就坐在室内,有更多的时间学习。

北京大学保安作实行外聘制,具体业务外包给北京保安服务文安分和各物业。其中,保安部隶属于文安,隶属于北京市公安局,队长王贵明兼任文安副总经理、会副主席,下辖保安大队和各支队,主要负责守卫校门和校园巡逻。

大部分教学楼、院系办公楼的安全保卫作都是物业负责,每栋院系办公楼一般配备3到4名物业管理人员,分属不同的物业,与保安队的保安一样,这些物业管理人员也是合同,没有三方协议,也没有五险一金。

但对蒋斌来说,这的确是一个更好的选择。5月份,蒋斌没等到20号领到资,就和一帮站东北门的兄弟一起去了法学院,当上了物业管理人员。

姜斌终于有时间学习了,他之前就对法律很感兴趣,现在在法学院作,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他利用课余时间去旁听,印象最深的课程是朱苏利教授的法理学、张千帆教授的宪法学、薛军教授的民法学。

每天,晨跑完后,蒋斌就回到宿舍或者到第二教学楼自习看书。吃完午饭,他又回到宿舍练一会书法,然后继续看书。吃完晚饭,他就开始作。他上夜班,从晚上五点到晚上十二点,在法学院开元楼前台作,负责整理老师们的快递、收发报刊杂志,做一些杂活。

他喜欢写书法,尤其喜欢草书,气势磅礴、洒脱自如,守卫东门、东北门时,从不忘记带上文房四宝。

有一天,法学院的一名研究生来找他说:“我观察你很久了,如果你真的喜欢法律外教,不妨系统地学习一下。”法学院的老师也建议他不要去旁听,而是参加法学院的成人自学本科考试,认真学习。

随后,他咨询了北大继续教育学院,领到了一套成人考试的教材。他开始给自己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早上朗读,因为清晨记忆力最好,适合背唐诗、文言文;下午温习英语语法,晚上课间休息时看《民法》,不懂的地方随时可以问路过的老师和同学。2013年9月,他顺利从专科升为本科,成为北大法学院在职本科生。

“你看起来很有干劲,所以我想帮助你。”

与江滨不同,张俊成最初并没有参加高考的想法。他人生的转折点,来自于一次与外国人的邂逅。一天,张俊成在站岗时,拦下了七名来北大参观的外国游客。由于语言不通,他只能用中文试着解释,说他们不符合入学条件。不知道那些外国人听懂了没有,他们转身走过马路,竖起了大拇指。

正想笑,那老外却在一瞬间,竖起大拇指,做出鄙夷的手势,张俊成顿时感觉浑身血液涌上头脑。

张俊成下定决心要学好英语,不仅是为了维护自尊,也因为北大保安需要和外宾交流。北大保安队队长王贵明在接受采访时提到,1994年文保保安进驻北大时,保安们经常遇到外国人问路的尴尬。虽然单词很简单,但大多数只有文化的保安听起来都像是听不懂的话。

后来,王贵明发现一些保安在业余时间开始学习《英语100句》,他向建议给保安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得到了支持。

2016年,鲁豫有约委托哈佛毕业生彭朗对北大保安的英语水平进行了测试,接受采访的四名保安中,有两人不会说英语;一人说着地道流利的口语,英语聊天毫无问题;另一人口语水平一般,但能解决外国人遇到的问题。

自尊心被老外挫伤的第二天,张俊成就去马路对面的早市买了两本英语课本。他基础薄弱西安英语口语培训班推荐,基本功很差,英语考试满分100分只能考7分。刚开始自学的时候,他只是随便看书背诵,没有任何方法。

一天晚上,他在会客室里学英语,英语教授曹岩路过,停下来听了一会,说:“你很有上进心,但你的学习方法不但不能帮助你学习,而且还会让你学得很差。”

过了一会,曹燕突然把张俊成叫到自己的办公室,桌子上放着两张班证,一张是北大英语强化班的,一张是成人高考预备班的。

对于英语强化班,曹艳推荐了四门适合他的基础课程。22年后,张俊成依然清晰地记得这四门课:《许国章英语 、《新概念英语 、 英语精读与听力》。

曹彦看着他,说道:“想要改变现在的状况,光靠自己学习是不够的。”

张俊成便开始在老化学楼、老地理楼和西门之间奔跑。早上七点上课,十二点下课前他早早出门,心里默默数着时间。从教学楼跑到西门,一般要八九分钟,快点的话七八分钟。十二点的时候,他已经换好衣服,站在西门岗亭,从学生变身保安。干到下午三点,又赶着去上下午的课,一直干到五点,又跑回西门。

张俊成住在一个6人宿舍里,每天晚上10点就熄灯,刚开始他在熄灯后就用手电筒偷偷躲在被子里看书,后来他向保卫队请求允许他在会议室学习到11点学英语,保卫队很同情他,答应了他的请求。

北大保卫大队队长王贵明曾在采访中自豪地说,北大保卫大队为保卫员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想学习的保卫员“开绿灯”,并帮助他们调整到适合学习的岗位和班次;另外,北大会组织举办的民间学校每年为保卫员预留20个授课名额。

张俊成1995年10月考入北大法学院。回忆起那一年,他告诉记者,当曹岩老师把两张上课出勤证明摆在他面前时,他最初是拒绝的。英语培训班每学期的学费要3600元,成人高考要1800多元,而他当时每月的资只有214元,根本负担不起。

西安英语口语培训班推荐_西安英语口语培训班哪个好_培训口语西安英语班推荐哪个

曹燕当时表示,已经和老师沟通过,了解了他的情况,所以就让他免费上课,“看样子你很有干劲,所以我想帮帮你。”

张俊成哭了,不仅仅是因为感动、感激,更因为对于一个离开家乡的年轻人而言,这种温暖太难得了。

考上北大后,张俊成睡眠时间更少。在法学院的三年里,周一到周五白天上课,晚上10点到次日7点上夜班,周末没有课,全天作,平均每天只睡3个小时。

当被问及他如何坚持下来时,他平静地回答:“习惯会成为第二天性。”

没有围墙的校园

王谦手捧《民族人物史》,看得入迷。他的书桌上还摆放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历史月刊》等文史类学术期刊。他曾在山西当过化学老师西安英语口语培训班推荐,在北大历史系作近四年。

王谦是山西大学中文系2004级本科生,毕业后做过老师,做过大堂助理,还和朋友做过煤炭运货生意,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能挣7000元,直到2014年,他才来到北京。

多次到北大参观后,王倩觉得这里“安静又温暖”,他称自己不喜欢忙碌、快节奏的生活。恰逢历史系一名保安辞职,王倩便留在北大当起了保安。

进入校园后,王倩发现北大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高不可攀,“以前觉得北大很神圣,像一座金碧辉煌的建筑,现在觉得它很朴素。”

他最能感受到这种朴素之美的,还是在北大的教授们身上,在他眼里,这些教授虽然受过良好的教育,但大多为人谦虚诚恳,衣着朴素,不会对保安们说一些傲慢的话。

王谦很喜欢和这些教授交流,以前只能在百度上看到他们的照片,现在教授们进进出出,照片都变成真人了,见了面就打呼:“××教授您好,我看了您的×××。”

经过几次拜访,历史系的教授们也注意到了这个懂历史的年轻人。

历史系的老师经常给他送书,宋承佑教授的《中外文化交流史》、李新峰教授的《明代卫所政区研究》、王元洲教授的《小中国意识的演变》等。王谦希望通过大量阅读文史类书籍期刊,深化自己的文史修养,为今后的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白天,作之余,他会看文史杂志、国学经典,下班后,则会独自在宿舍研究一些复杂问题。他坦言,很多历史领域内容详实深奥,专业论文看不懂,“自己学起来很吃力”。

他很少提问,因为怕老师觉得他的问题很幼稚。有时,他要花两天时间才能看完一篇期刊文章。他会把不懂的地方标记出来,然后反复研究。他开玩笑说,自己是在“练功夫”,但功底还很浅,还需要努力。

姜斌还收到老师赠送的书籍,有张千帆教授的《宪法概论》、王建成教授的《刑事诉讼法》、陈瑞华教授的司法考试教材等,遇到不懂的地方,他都会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有一次,法律学者江平来到北大做讲座,主题是“中国法治的困境与突围”。江斌回忆说,讲座现场座无虚席,楼道、过道都挤满了人,就连窗台上也站满了人,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他站在最后听完了整场讲座。

直到现在,蒋斌还能惟妙惟肖地模仿江平老师的语气,说出那句令他印象深刻的话:如果国家不采取任何法治措施,到最后就只有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将束手无策。

江斌一边说着,一边笑道。

张俊成还记得和北大西班牙语系教授张玉书一起散步的日子。那时,张玉书爱带他到未名湖散步,边走边讲马克思主义哲学、黑格尔。张俊成一开始不理解,后来才明白,原来他是在用这种方式教自己。

他努力集中精力听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萨特、尼采等都是比较难的话题,他听不懂,也不敢问。后来,随着彼此了解的加深,他渐渐鼓起勇气打断张教授的话,提出自己的问题。他发现张教授不仅不急躁,而且讲得深入浅出。

后来,他也当起了别人的老师。升任组长后,张俊成每周组织一到两次学习会,利用保安在通讯室值班的时间进行教学。有时他教英语,有时就自己能讲清楚的文学、历史、哲学、社会等话题组织讨论。路过的教授们看到北大500名保安的励志,是逆袭神话还是毒鸡汤?,常常会给予指导或参与讨论。

他还要求参加学习的保安要做好笔记,每月考试,巩固知识。但他也坦言,由于参加学习的保安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大多来自农村,学历低西安英语口语培训班推荐,没有稳定性,很多人刚开始都不太积极。张俊成对他们说:“知识改变命运,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要想改变命运,还得拿出实际行动。”

他说,北大文化学术氛围浓厚,无形中影响了很多人,“当时只想混日子的人比较少,大部分保安都很珍惜在北大作学习的机会。”

张俊成199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三年的学习期间,约有16名保安顺利通过成人高考,考入北京大学。

有一首歌叫《未名湖是一片海》,歌词是这样的:“未名湖是一片海,诗人藏在水底,灵魂都是鱼,也会跳出水面。”

这首歌的专辑名字叫《没有墙的校园》。

变化与恒定

有时,江斌会感觉自己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

保安队员大多来自农村,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的人员较多,文化程度较低,以求学为目的的人员较少,他们和江斌之间仿佛隔着一道无形的墙,几乎没有共同语言。

王谦很少和不爱学习的保安打交道,他见过和上级吵架的保安,见过改不了流氓习气的保安,见过满口粗话的保安。

相比之下,他更喜欢和学生交朋友。当被问到当保安期间最让他感动的事情时,他说是一顿饺子。

当保安没多久,王谦就听说康博斯的饺子很好吃,但保安的饭卡不能用。有一次,他无意中跟新认识的朋友阿成提起这件事,阿成说:“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带你去吃。”热腾腾的饺子进到他的胃里,就像进到他的心里一样,暖洋洋的。

阿成是历史系的博士生,后来王倩跟他熟络起来,每隔一周就会去他家吃饭,带上啤和小菜,两人一起吃火锅或者烧烤,他说这样的生活“干净又温暖”。

但现实也让他很无奈。在北大,保安只能在农园、艺园、畅春园一楼吃饭,不能登录校园网,不能进图书馆。王倩的月2400元,没有奖金、加班费,也没有五险一金、社保。

2015年,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会组织对社会学系、中文系、法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等19个院系61名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了调查。调查指出,负责北京大学本部安全保卫作的文安,没有给在北大作未满两年的保安人员缴纳社会保险,保安人员流动率很高。

姜斌告诉记者,有的保安来了一会就走了,有的甚至早上八九点就来了,吃过午饭后就走了。王倩回忆说,他在北大历史系作的四年间,人文学院里来来往往的保安至少有50人。

考上北大后,姜斌有半年时间“无法专心学习”。那一年,他已经25岁了,以前的同学大多已成家立业。同学聚会上,有人问他,为什么还一个人在外面漂泊,真可怜。

王倩曾有过考研的想法,但是父亲不同意,认为他这个年纪应该成家立业,不适合继续读书。

老家的同学也劝他回去,他的一个同学在老家开了、,年收入有五六百万,王倩觉得老家的人不理解他的追求。

“我只是喜欢读书。读得越多,我越觉得自己无知。他们过着他们的生活,我也过着我的生活。”

来京后,王倩只告诉父母自己是做物业管理的,不敢提资,这几年一直用着自己攒下的9万元积蓄。

毕业后,张俊成逐渐意识到,北大的文凭仅仅代表着一段学习的经历,能否实现自己的抱负,还需靠实际的行动。

2015年,张俊成创办了长治科技中等职业学校,并担任校长。如今,他可以把自己的理念传递给更多的孩子。

蒋斌考研三次,均落榜。2017年1月,他从北大拿到毕业证,回老家参加公务员考试,同样落榜。如今,他打算继续考研。

王谦还在学习历史。不作的时候,他喜欢在北京闲逛。他去过五道口的吧,在人体育场看过比赛,还参观过国家大剧院和外交部。

他回忆起第一次来北京,发现自己坐错了,二话不说就下了,沿着来时的路走回去。现在,他觉得自己“完成了从农村到城市的转变”。

江滨有时会想起在北大做过保安的同事——西安学院的肖方,离开北大后自己创办了,后来在全国各地讲学;贾佳,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喜欢在水杯上作;焦戈自己写了一本书,叫《拯救中国》;王戈,从解放军侦察连役,在国际安全防卫学院学习保镖技术,技术一流;诗人丁,笔名未明库丁,发表过很多诗歌。

2015年,诗人丁纯写道:“莫说英雄气概来得晚,伟大来得晚。”

(应受访者要求,本文中江斌、王倩、李仁木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