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几岁开始学习英语?

2024-05-07 00:11发布

谢谢你的邀请。

引自我原来的回答:您如何看待当前婴幼学英语热潮? 孩子这么小有必要接触英语学习吗? - 二亭先生的回答 - 知乎/question/330129566/answer/726000161

首次修订发布于:宝宝什么时候应该开始学习英语? 是不是越早越好? - 二亭先生的回答 - 知乎/question/34004949/answer/728072914

几个关键要点(李)。

1.中国大多数孩子学习的英语是外语学习,而不是第二语言学习。 年龄是对第二语言学习影响较大的一个因素,但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却非常有限。

2.合格的双语教育作者是骨干力量。 在国内环境下,高价沉浸式课程的质量参差不齐。 很多机构打着外教的幌子,声称教授纯正英语,但根本无法为孩子提供有效的语言输入。 外教≠纯语言≠有效教学。

3、孩子越早学习语言是可以的,但家长一定要理性客观地考虑其成本和收益。

4.语言学习是一项终生的事业,只要你活着,你就会学习。

首先,我想介绍一下支持“从习英语”的科学依据——关键期假说(Lenneberg,1967)。 这个假说(或者说理论孩子几岁开始学习英语?,这里不做区分)说明,在母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从小就接受足够的母语刺激(刺激); 如果到了一定年龄(关键期)之后,仍然没有接受到足够的母语输入(input),他/她可能这辈子都不会说话了。 良好的母语人士(特别是在语法方面)。 我在网上找了一个简单的图来帮助大家直观地理解这个理论:

嗯刚开始学英语_几岁开始学英语_开始学英文

上图说明:横坐标是年龄,纵坐标是学习难易程度(我们可以认为是母语习得的速度)。 从出生开始,学习者学习语言的速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快; 但当年龄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速度达到一个峰值,并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长,学习速度会越来越慢。 母语学习者从语言学习速读的快速提高开始到学习速度达到顶峰的年龄被称为“关键期”。 一般认为,母语学习的“关键期”是4岁至青春期。

根据这一理论,如果一个人在关键时期错过了学习母语的机会,那么他或她这辈子都可能无法掌握母语。 太可怕了。 事实上,除非有语言障碍,否则很少有人不能说好自己的母语。 事实上,很多人对这一理论的科学性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语言学习非常复杂,不仅仅是使用一种语言的语法才能代表语言的水平; 语言水平与年龄有关。 某种相关性并不能代表因果关系,所以关键期的“关键”二字有点危言耸听、夸大其词; 此外,“说好母语”的标准也需要考虑(维基百科贡献者,2019)。

尽管很多人质疑甚至否认这一理论几岁开始学英语,但这一关键期假说对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包括第二语言习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所以,我猜这就是源头——很多机构提倡和灌输给家长的观点——外语学习必须从小开始,否则长大后就更难学好。 这个想法正确吗? 对了一半。

事实上,Johnson & Newport(1989)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募了 46 名移民到美国、母语为中文和韩语的实验者。 这些参与者的年龄从3岁到39岁不等,参与研究调查时已在美国居住了3年到26年。 受试者接受了英语语法测试。 结果是: 1. 受试者越早抵达美国,语法测试成绩越好。 2.语法测试结果与受试者进入青春期之前的年龄呈线性关系——如果受试者在青春期之前到达美国,到达时间越早,随着年龄的增加,语法测试结果就越差。 好的; 但只要受试者在青春期后到达美国,他们的语法测试表现不仅比较差,而且与他们到达美国时的年龄没有关系。 也就是说,“关键期假说”对于二语习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关键期”对于二语习得和母语习得同样重要。 这是我说家长对“从英语”的正确认识的理论依据。

几岁开始学英语_嗯刚开始学英语_开始学英文

然而,这种想法并不完全正确。 上述研究仅说明“关键期”对第二语言学习语法掌握的影响。 那么问题来了,除了语法之外,语言的其他方面又如何呢? 那么只要过了关键期,人就永远学不会外语了? 事实上,婴幼学习第二语言确实具有一定的优势。 除了上述研究中讨论的语法之外,学习第二语言的孩子在发音方面也会有优势。 青春期过后,人们想要学习地道的发音。 确实,会更加困难。 此外,年龄较大的学习者在阅读理解的综合思维和语法的系统学习方面都比童表现出更好的素质。

但错了一半,错误的焦点就在于此。

上述研究讨论了第二语言习得的情况。 但实际上在中国,英语可以算是孩子的第二语言吗? 我很郑重的说,这不算数。 为什么? 因为英语不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或通用语言。 在家里,父母仍然说中文。 在学校,老师很难在课前和课后用英语教授所有科目,孩子和同学之间也用中文交流。 那么英语到底是什么? 它是一门外语,而不是第二语言。 外语和第二语言的区别在于,第二语言要求学生真正沉浸在语言环境中,周围的一切都必须处于这个第二语言环境中。 外语则不同。 它只是一门外语。 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很难被动地接触它,大多数只能通过主动的方式来学习。 准确地说,很多中国人的第一语言是方言,第二语言是普通话。 比如我先学了家乡的武汉话,然后又学了普通话。 因此,武汉话是我的母语(第一语言),普通话是我的第二语言。 至于英语,我只能说我是作为一门外语来学的。

外语学习受年龄的限制相对较小,或者说,年龄只是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并不是那么重要。 影响外语学习/习得结果的因素较为复杂——除了年龄外,还与学习者的天赋、母语水平、学习习惯、教育质量、社会经济地位等多种因素有关。他或她的家人。 。 如果你想学好一门外语,仅仅从婴期和幼期开始学习是不够的。 外语学习可能永远无法达到母语人士掌握语言的水平,但它绝对可以提高,而且永无止境。 外语学习可以视为终身事业。

另外,我想解释一个误区。 对于幼教育和英语教学,不少机构声称采用沉浸式教学形式。 事实上,他们的做法和教学质量与沉浸式教学的本质甚至基本要求相去甚远。

除了语言本身的教学外,沉浸式课程更重要的是用外语来解释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语言教学效果。 很多家长有一个误区,认为沉浸式教学就是让孩子沉浸在外语环境中。 只要老师不停地讲英语,就达到了沉浸式教学的目的。 绝对不! 浸入式教学实际上是双语教学,旨在让学生在双语(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环境中成长。 中国最理想的情况是,真正的沉浸式教学不仅让孩子在英语和普通话方面都能取得长足的进步,而且他们对不同学科和社会的理解也会在这种沉浸式教学中逐渐建立和发展。 从以上来看,沉浸式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非常高。 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只是一个前提。 他们的学科知识积累和自我素质也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 只有同时满足这些条件的教师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沉浸式教学。

然而,我国沉浸式教学的实际情况并不理想。 首先,机构到哪里才能找到符合如此高要求的教师呢? 即使有,学费也可能会很昂贵(劳动力成本将高于目前大多数机构的沉浸式教学项目的收费)。 对于有条件的家长,建议送孩子去英语国家,学习英语作为外语。 当然如果没有条件也没关系。 毕竟我们大多数都是普通家庭。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几岁开始学英语,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外语就应该当作外语来对待,不要幻想把它培养成第二语言。 只要你花时间、动脑子去学习,你就能学好一门外语。 想要指望所谓的“沉浸式教学”能让孩子练习纯正的英语,实现文化、体育发展等奇迹,几乎是不可能的。 哦,听说真的有这样的孩子? 是的,但这不是沉浸式教学的结果。 很有可能这个孩子的家庭能够为孩子提供普通家庭基本无法提供的学习条件(比如从小就出国,在私立学校学习生活了3年),或者他的孩子孩子非常有才华。 请家长们擦亮眼睛几岁开始学英语英语,不要被眼花缭乱的概念所迷惑,多花钱。 自动驾驶汽还没普及,那么沉浸式教学,呵呵,算了(笑~)。

宝宝很早就接触英语学习是可以的,但这并不是孩子这辈子学好英语充分必要条件,所以没有必要。

我希望我的话能够帮助更多的家长了解这热潮的本质。 我们不能对婴幼学习英语的有效性抱有过高的期望,也没有必要完全否定它。 父母的用意是好的,但钱并不容易。 关键是,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对社会有客观的认识和自我定位,根据自己和孩子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孩子的学习,抱有合理的期望。 没有必要强迫幼苗生长,也不能任其自由生长。

至于宝宝几岁开始学习英语最佳年龄几岁开始学英语英语,我的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开始。 这不仅仅是一个学英语,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参考

伦内伯格,EH (1967)。 语言的生物学基础。 威利。 ISBN 978-0-89874-700-3。

JS 约翰逊和 EL 纽波特 (1989)。 第二语言学习的关键期效应:成熟状态对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认知心理学,21(1), 60-99。

维基百科贡献者。 (2019 年 5 月 20 日)。 语言沉浸。 在维基百科,免费百科全书。 检索于 2019 年 6 月 24 日 05:09,来自 /w/index.php?title=Language_immersion&oldid=898001120

其原因参考诺姆·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来解释。 如果你有兴趣的话,你可以自己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