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学好英语”,是指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已大致满足生活中的共同需要。 在听力方面,你应该能够大致听懂一般的英语演讲、英语新闻、普通电影中的英语对话。 在口语方面,你必须能够与英国人和美国人就一般性话题进行长时间的对话。 您还必须能够用英语处理问路、购物、点餐、报告、打等。 在阅读方面,你必须能够大致读懂《英语时报》、《新闻周刊》、《纽约时报》、《读者文摘》英文版、英文《中国邮报》或《中国日报》,以及其他非专业英语读物。 涉及专业科目的深奥读物通常需要深入研究才能理解英语,因此不需要用来衡量阅读能力的一般水平。 最后,在写作方面,你必须能够用英语写一般的社交或商业信函、阅读或商业报告以及一般主题的文章。 上面列出的英语水平标准对于大多数生来说显然太高了; 对于大学生来说,我相信只要他们肯努力四年,大概就可以期待实现。 我必须郑重声明的是,制定这个标准完全是为了满足生活多方面的共同需要,绝无夸大困难、唱高调的意思。 换句话说,设定这个标准是最后的手段,因为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你在使用英语时难免会感到沮丧。 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就不能说你“英语学得很好”。 。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有效满足上述标准呢? 这实在是一个“老生常谈”、“众说纷纭”的问题。
但为了引出思路,我们不会简单化,根据所见所闻提出以下十点建议。 诚请专家指正。 首先,排除学习英语心理障碍。 最常见的障碍有两个,一是缺乏决心,二是缺乏信心。 事实上,如果你想学好英语或任何其他学科,你首先必须下定决心学好它。 有些人学了七年、八年甚至十几年的英语,但仍然没有“学好”。 虽然可以归咎于很多因素,但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他们没有下定“学好英语”的坚定决心。 因此,学习态度往往显得相当被动或消极。 我曾经教过“新生英语”班,经常看到很多学生上英语课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该怎样学习英语,几个学分。 这些学生只喜欢阅读考试范围内的东西,对范围之外的东西兴趣不大。 如果你有这样的学习动力和态度,却又想“学”好英语,恐怕无论花多少时间都很难达到目的。 说到缺乏信心,这也是一个可怕的障碍。 我认识的许多学生都害怕用英语说或写。 他们似乎把英语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或者极其困难的东西。 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 我们要注重学以致用的原则,尽量寻找学以致用的机会,而不是畏首畏尾地不用。 我相信,只要很多人摆脱“害羞”或“恐惧”的心态,就会发现自己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英语使用能力。 一旦你有了信心,你自然就能学得又快又好。
其次,尝试更多地用英语思考。 许多人英语说一句话之前常常思考很长时间。 其实,他们心里都在偷偷地做着“汉英”的作。 或起草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在与人的实际对话中,对方通常希望你立即回复。 犹豫一两秒是可以的。 如果持续时间超过三到五秒,对方就会注意到你在犹豫。 为了避免这种反应慢的缺点,最好用英语思考。 这样做就相当于经常复习英语英语,也相当于给自己做一次无声的考验。 久而久之,你的反应自然会变得更快。 第三,经常和朋友练习英语会话,经常听英语或电影对白。 宿舍学生与几位室友签订了“三部分协议”,规定除某些特殊场合外,必须说英语。 如果你认真执行,我可以保证你的听力能力在三个月内会有明显的提高。 大学三的时候,我在回宿舍的公交上谈论着一部英语电影的感想。 正当我兴奋的时候,坐在我旁边的一个陌生男子过来插话,说他要给我们“补习普通话”。 该男子和他的一名同伴尾随我们到新生南路底的台大站下英语,让我们到牌后的暗巷里去接受“补习”。 我们见情况不妙,立即逃跑。 幸运的是,我们安全逃脱了。 我希望当你在公共场合说英语时,一定要小心别人“误解”你。 如果你还没有学会说英语,但你的嘴是歪的,那可就大事了。 第四,多背诵英语单词和好文章,或者阅读著名演讲者的英语演讲。
这样做有很多好处,例如提高你对英语句子的概念单位及其语调的理解,还可以培养说英语勇气。 以前我教《新生英语》时,每节课后该怎样学习英语,总是会让学生背诵一两段比较精彩的段落。 此外,每次上课时,都会邀请一名学生上台发言。 一学年后,每个人都有至少两次上台演讲的经历。 事后,很多同学告诉我,他们受益匪浅。 第五,经常阅读英文报刊杂志。 住在校园里的学生可能希望与室友共同订阅至少一份英文日报和一本杂志。 如果你不能与其他人共同订阅,你就必须愿意花钱单独订阅。 仍在上大一英语课的新生必须这样做,而不再上正式英语课的大二以上学生更需要这样做。 我推荐《中国邮报》、《中国新闻》、《纽约时报》、《时代》、《新闻周刊》、《读者文摘》等出版物。 原因很简单。 他们都记录了最新的信息并使用最新的英语。 有时会出现很多新词。 这些单词和表达方式在普通词典中还找不到。 如果我们经常阅读这样的刊物,我们不仅会获得很多新知识,还能学到最实用、最时尚的英语。 另一方面,如果你拒绝接触此类出版物,只想在几本教科书的小天地里徘徊,你的英语能力将很难提升。 第六,多欣赏文学作品,特别是英文小说。
该建议特别适用于非英语学生。 对于初次选择阅读英文经典的人来说,《意识流》等太难理解的作品并不适合。 最好先阅读文字简洁、有趣的作品。 记得当我还是师大附中的学生时,杨书宇老师布置的英语暑期作业之一就是阅读一些用简单英语重写的西方文学经典。 在此之前,我总是看一些短文,主要关注语法之类的琐碎事情。 当我开始阅读英文经典之后,我突然发现我已经大致读完了整本英文书。 我不禁感到高兴,对英语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英语系的学生大概也有类似的经历,非英语专业的同学不妨尝试一下。 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是如此密切。 欣赏英语经典不仅可以提高你的英语水平,还可以加深你对生活的理解。 第七,练习用英语写日记或用英语与朋友交流。 我曾经通过别人的介绍和一个美国男孩成为了笔友。 这真的很有趣。 可惜我们两人只通信了半年多,就停止了。 至于写英文日记,也是极其有用的。 读完这篇文章后,你不妨把我的“十条建议”成英文,记录在你的日记里。 如果你作业太多,没时间“创作”,不妨抄下书报上读过的几行好句子或警句。 高兴的时候,也可以选一些中文文章,试着几段,抄在日记里。 。 这样写一段时间后,你的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第八,努力理解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其实语言是文化的象征如何正确学习英语?,所以通过一个国家的语言,可以深入观察那个国家的文化。 本来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却被很多人忽视了。 就英语而言,我们经常听到“英式英语”、“美式英语”、“黑人英语”等类型的“英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又与其背后的文化有关。 当你的英语学习达到一定水平时,你常常会觉得自己的英语能力似乎总是停留在某个阶段。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止一个。 其中之一可能是由于缺乏对英语背后文化的进一步研究。 如果这个观察是正确的,那么要想突破自己的英语“瓶颈”,恐怕还得努力去了解更多的政治经济制度、社会风俗、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知识。甚至英美国家科技发展的各个方面。 ,HL Mencken的《美国语言》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 第九,买足够的英语参考书。 字典等具书是语言学习者不可或缺的具。 打算“学好”英语的人,至少要有一本又厚又厚的大型英英词典,比如韦氏词典或兰登词典; 至于好的英汉、汉英、俚语、短语、同义词,也最好购买一本反义词、外来词、缩写词等词典。有些人学了几年英语,但只用了一小部分。英汉词典。 他们还不知道勤查大型英英词典和其他各种具书的好处。 很可惜。
毕竟该怎样学习英语,没有完整的参考书,就不可能深入努力。 想要“学”好英语,除了有好老师的指导外,还必须自己学。 因此,我希望有兴趣的人明天购买所有必要的参考书。 等到参考书变脏的时候,你的英语水平可能就达到了预期的最低标准了。 第十,要不断学习、再学习。 任何事情都需要毅力才能获得成功,学习语言更是如此。 这是一个极其古老的真理,所以我不需要在这里浪费任何时间。 不幸的是,很多人在学习英语的漫漫道路上半途而废。 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从大二开始就逐渐疏远了英语。 几年后,有些人甚至彻底放弃英语,把英语视为一条艰巨的道路。 可惜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 英语是一门强大的国际语言,似乎在我们的有生之年都不会改变。 因此,与其形成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希望那些还没有“学好”的人下定决心继续学习,那些“学好”的人也应该精益求精,永不学。 毕竟,学习永无止境。 我愿与大家真诚地互相鼓励。 1.投入我们的时间和精力。 我们并不傻,有足够的智慧和大脑空间来消化和储存那些ABCD。 别人可以学,我们也可以该怎样学习英语,只要我们善于投入时间。 上帝给了我们一天24小时,8小时作,7小时睡觉,2小时一日三餐,2小时无缘无故消磨,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有1小时学习。 人越忙,做事的时间就越多; 一个人越是悠闲、懒惰,他能找到做事的时间就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