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印 林云江
第 1 部分:一个世纪的跨度
在浩瀚的宇宙中,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于2005年命名了一颗新的小行星——“瑞安星”。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专门发来贺电:瑞安荣获国际小行星称号,这在我国中尚属首次。 这不仅是瑞安的骄傲,也是瑞安人民的荣耀。
透过蓝天,可以远眺这座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的现代化贸城市,它正以巨龙冲天之势迅速崛起。 她面山面海,拥有绵长的海岸线,周围环绕着万里肥沃的原野。 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如春。 温州是一座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历史底蕴深厚、以人为本的经济充满活力、名牌产品占据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生机勃勃、潜力无限的大都市。 瑞安市是区南翼的中心城市。
“瑞安学士最美,
夜雨悄然离客,关门而去。
这杯清淡可口。
黄鱼和小墨鱼的脂肪。 ”
这是清代著名学者于屈原路过瑞安时写给弟弟孙衣言的诗。
瑞安,素有“理学名邦”、“东南小走鲁”之称的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俗景观。 自古文风昌盛,人才辈出。 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河揽百川,荟萃民俗,积淀人文,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 {MOD}的文化体系。
在大海与青山之间,有一所历经历史沧桑却依然充满青春的百年名校——瑞安。 以其悠久的办学历史、光荣的革命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办学特 {MOD}和卓越的办学成就,创造了跨越百年的辉煌。
云山缭绕,云水碧蓝,
东南邹鲁,文物之乡,
但我的吉祥却源远流长。
当年的校歌旋律在我们耳边回响,我们为瑞安的过去感到自豪。
当你走进瑞安郁郁葱葱的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校训碑。 “拓展综艺,适应时代需要”的校训,是100年前瑞安创始人孙以让先生创办经济与规划学院时提出的。 从。 正是在孙以让精神的潜移默化下,一代代“瑞中人”继承先贤之志,汲取优秀人才的长处,以教育青少年为己任,以“求实、严谨、勤奋”,他们铸就了“奋发进取”、“追求卓越”的瑞华精神,使跨越百年的瑞安蓬勃发展,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文明单位、浙江省一级重点,温州市唯一一所“2005中国百强”名单学校。 “强”荣获“全国学校文化建设金奖”。 同时,学校党支部被评为省先进党组织,学校团委荣获“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怀着崇敬的心情走在高山的风景里,我会仰望你几千年。” 矗立在瑞安校园内的这尊孙以让先生铜像,在绿树繁花中显得格外庄严、静谧。 表达了从这里出来的学生对学校创始人的敬佩之情。
孙以让,字仲荣,号真庄,清末普学大师,甲骨文研究鼻祖,近代中国新教育、救国实业的先驱者。 。 与于屈原、黄一舟并称为“晚清三杰”。 他是一位学习和思考的大师。 着有《周礼正义》、《墨子鉴训诂》、《齐文例》、《温州经》等著作30余部。 章太炎称他为“三百年无双”,梁启超称赞他为“大清之人,光芒四射”,郭沫若尊他为“启迪未来、继往开来的伟大儒家”。 。 更令人敬佩的是,孙易让还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 甲午战争结束后,他毅然放下手中的经文,走出书房,主张变法改革,同情民主革命英语,提出“富强之源在于民”。兴办学校”,努力倡导教育救国。 在他的倡议下,温州、滁州新建各类学校300多所。
1895年冬,为了教育农村弟子,孙以让带头召集当地士绅商议创办地方书院。 孙以让、黄绍基、向松等9人负责筹备作。 他们共同向温州地区和瑞安县办公室提交材料进行登记。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三月,“算学堂”设于“卓公寺”正式开学,专修算术、修修。 这就是今天的瑞安的前身。
瑞安的发祥地“卓公庙”如今已面目全非。 唯有这块挂在“科技学院”中厅的牌匾,已经磨损了一百多年,字迹依然清晰可辨。 这是瑞士最早的学校牌匾。
“专精算术,为实际应用的基础”,“积蓄建校,为国家所用”。 “计算学院”作为我国最早的算术学校之一,也是浙江省最早的新学校。 她以全新的教学目标、全新的教学内容、全新的教学方法、全新的教学设施,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1897年2月26日(丁酉,光绪二十三年),士绅向向藻、向宋在孙以让的支持下,在向宗祠创办瑞安方言博物馆,专门研究外文并学习外国历史和地理。 这是浙江省第一所专业外国语学校。
1902年,经济与方言学校并入瑞安普通学校。 1906年,普通学校更名为瑞安县公办,是浙江省最早的公办之一。 此后,学校几经更名,先后有瑞安市公立、瑞安县、瑞安县初级。 1942年增设高级,校名改为瑞安县。
作为瑞安市最高大学,瑞中坚持革故鼎新,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5月4日、5月30日运动爆发,学生愤怒,走上街头进行宣传演讲和示威。 抗日战争八年里,瑞中陆续搬迁到边远山区。 尽管环境极其艰苦,但师生同仇敌忾,读书声和雄壮的抗战歌曲从未间断。
解放战争时期,进步学生在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 许多学生毅然投身革命,成为浙南革命的中坚力量。 中共浙江省委秘书长郑新、中共浙江省委特派员郑景恒、瑞安市委第一书记林去病等7位校友中共县委)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49年5月瑞安解放,动荡的瑞中获得了新生。
这是一段艰难而坎坷的发展史。
这是一段激动人心的发展史。
对于一所来说瑞安英语培训,已有110年的历史,这在全国是罕见的。 瑞安110年的办学历史,经历了建校的艰辛、抗战的流离失所、内战的磨难、解放后的新生、“文革”的浩劫和新时代的振兴。 为了保住校运、造福国家学英语,一代代教师的道路可以说是充满艰辛的。 1954年,学校初名为浙江省瑞安。 1959年被列为省重点,1981年被列为省首批18所重点之一。1996年被省部门确认为省一级重点普通。
学校曾三度迁址,传承名校历史。 从卓公寺理学院的创办,到仓前街县的校园,再到桃尖山(桃子山)畔的瑞安新校区,每一次的变迁都充满了艰辛和艰辛。辉煌,每一步发展都倾注了一代人的心血。 凝聚了表演老师的心血和汗水。
这座昙花楼是一组清末风格的建筑群,亭台楼阁,庭院苍翠,碑廊林立。 它造型精美,线条简洁,在现代化的瑞中新校区中独树一帜。 昙华楼始建于明初,前身是“桃丰书”。 清代乾隆年间因探花的出现而名声大噪浙江省瑞安,成为“瑞安四大名楼”之一。 后因年久失修而遗失。 2004年,瑞安在原址重建为“瑞安历史博物馆”,以纪念先贤,激励后人。 古代名贤求学的地方,如今已成为莘莘学子求知的地方。 确实是命运的完美契合,也是源源不断的文化传承。
走进古 {MOD}古香的校史博物馆,古老的文物和珍贵的照片仿佛带我们穿越了一条漫长的时光隧道,展现了瑞士办学的艰辛历史。 记忆是一颗珍珠,学校历史是一根线,将一段段积累的历史串起来。
“香桃梅花成海,才子凤聚庙宇”。 110年来,为了中华的崛起,一代又一代先贤辛勤耕耘,一批批“瑞中人”奋力拼搏,谱写了一段艰苦奋斗、不断发展的历史。 ,一部人才辈出的历史。
下一集延续过去,开启未来
一流的校园,一流的设施,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环境,这是点燃求知灵魂的灯塔,这是通向成功之路的金桥。
如今的瑞安占地220余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 它依山傍水瑞安英语培训,美丽幽静,充满了现代学校的活力和百年学校的文化底蕴。 高耸的高楼大厦与绿油油的草坪相得益彰,有行政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及科技楼、体育馆、美术馆、游泳池、学生公寓、食堂、标准塑胶田径场等。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 网络中心、计算机中心、多媒体教室功能齐全,为现代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走在学校中央大道上,错落有致的建筑布局和小桥流水的意境让人流连忘返。 校园面积大、郁郁葱葱,种植有银杏、红豆杉、五味子、紫荆花、香樟等110种植物,代表着瑞校110年的历史。 “建设绿 {MOD}校园”,让生命的绿 {MOD}渗透历史文化,让树木与名校共同成长,让绿树“说话”,就是学校绿化的理念。 看,这些植物都附有名片,中英文的植物介绍牌都是木头做的。 这给师生们在游览校园的同时,提供了普及教育植物知识的机会。 也有利于地理、生物、英语等学科的教学。
“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中央广场上,这块大石头重达二十多吨,直径两米多。 石面上刻有一个巨大的“德”字。 师生们亲切地称其为“德”石。 学校党委书记张存发表示,这是瑞校灵魂的基石,充满了对学校领导以德治校、对教师以德育人、对学校领导以德治校的要求和期望。学生以德修身。 碧绿的草地上,还会看到大石头上刻着“师尊碑”、“上善若水”、“天道酬勤”、“快乐教育”等格言。 走廊上还可以看到“求实、严谨、勤奋”、“心系祖国,心系他人”的花岗岩石刻。
学校在校园走廊墙壁的布置上也别具一格。 它改变了悬挂世界名人和中国名人的传统做法,悬挂了近百幅瑞中知名校友的肖像,打造了一条具有瑞中特 {MOD}的教育长廊。 这些知名校友包括历史学家周雨同,教员、鱼类学家吴先文,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文学家孙一嘴,中国科学院院士、大气科学家吴荣生,经济史学专家李力,语言学家戴家祥、元曲专家王缉思、书法家邹孟禅、音乐理论家苗天瑞、歌手蒋家强、艺术家黄宗洛、“航天事业栋梁”黄本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设计者曾连宋等,人才济济,群星璀璨。 这不仅是瑞安和全体“瑞安人”的骄傲,也是一所学校极为难得的教育资源。 如今,瑞中的校园环境处处“说话”,成为一本可以影响学生观念、约束学生行为的无字教科书。
在这所智慧的学校里,有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师德高尚、专业技能过硬、结构合理、具有适应新世纪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 他们勤于教学、乐于教学、善于教学。 他们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也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表彰。 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张玉兰,全国劳动模范洪景春,以及省特级教师蒋兴国、黄继光、池一武、李亚沫、张茂松、杜俊义、陈良明等,他们都是佼佼者瑞安教师代表。
在这所古老而又充满青春的学校里,聚集了瑞安最优秀的孩子。 瑞中是教育与灵感的熔炉,是少男少女理想的摇篮。 每一块原石经过精心雕琢后都变得更加光彩夺目。 学校坚持“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目标,坚持德育为先瑞安英语培训,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教育教学作,在学科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在普通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该比率在温州市名列前茅。 2005年,瑞生张洁琼、李洁分别获得浙江省高考理科第一名、温州市高考文科第一名。
梁启超说得好:“青少年的智慧使国家明智,青少年的力量使国家强大,青少年的进步使国家进步,青少年的力量更加强大”。地球,地球上的国家就会更加强大。” 青春是无敌的,年轻人是可畏的。 在桃子山脚下的晶晶校园里,瑞中青年仰望蓝天,释放远大理想。 一位学生赋诗:我们是龙,翱翔天空; 我们是凤凰,在天空中交融。 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就像泉水滋润着理想的根基。 一个又一个的鲜花和果实,铺就了今天的阳光之路。
开展社团活动是繁荣校园文化、营造人文环境的有效途径。 也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实现自主管理的平台。 走进瑞中,处处感受到充满活力和时代气息的校园文化: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社区文化节,以及围绕各节假日举办的大型主题教育活动。重大周年纪念日。 繁荣的校园文化背后,是大量活跃的学生社团。 自1984年首次成立熙妍文学社以来,已成立了21个学生学习文化社团。 其中,有理论学习社团(国防教育协会、法制教育协会等)和业余爱好社团(集邮协会、摄影协会等),还有一些公益性社团(环保社团) 、慈善社团)和文艺社团(艺术团、书法协会、话剧社等); 不仅有具有几十年历史的文学社、发明协会,还有近年来刚刚成立的计算机协会、环保俱乐部、街舞俱乐部、棋牌俱乐部、园艺俱乐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 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其中。
创新教育是瑞安的特 {MOD}。 科技发明成果展示室,墙壁上贴满了学生发明家的荣誉证书和肖像,橱窗里展示着学生们的创造发明。 在这个充满智慧和创造激情的地方,每个人都会为学生做一些事情。 他对他神奇的创新思维表示赞赏和敬佩。 1979年以来,瑞中开创了物理、劳动技术、发明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学习、动手、创造有机地结合起来。 发明获得国家、省、市青年发明奖10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80余项,省级奖200余项。 50余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 获奖学生中有2人被评为全国生。 科学家和小发明专家中,有10人被评为省级青年拔尖人才。 学校被称为“小发明家的摇篮”,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和创意教育先进集体、省创新教育先进集体。
这是一幅 {MOD}彩斑斓的图。
这是一幅多姿多彩的校园风景。
“春路雨添花学英语,花搅满山”。 创新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要求学生学会在信息的海洋中进行选择、分析和判断,在复杂的世界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这是世界各国的教育政策。 共同的焦点。 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瑞中人”再次站在了课程改革的最前沿。 1999年,他们以校本课程开发为突破口,开发实施新课程——研究型课程,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途径。 重点。
2000年9月15日,瑞安挤满了客人。 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领导及清华附中40余所国内知名校长及教育专家专程来瑞中观摩研究成果现场展示“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专题课程成果。 现场会上,瑞生以文字、模型、漫、音视频、小品、多媒体等形式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他们敏捷创新的思维、非凡的能力和优雅的修养给所有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家高度评价瑞中研究型课程的发展和成果瑞安英语培训,称其为研究型课程的“瑞安模式”。
百年沧桑传承遗志,千年事业铸就辉煌篇章。 面对21世纪教育的挑战,“瑞中人”充满信心。 瑞中校长吴学斌表示:“我们珍惜昨天的荣誉,但更关注今天的发展机遇。我们决心秉承传承,不断创新,强化优势,与时俱进,不断前进,发扬光大。”扬起改革创新的风帆,推动历史名校发展,把瑞安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外知名的现代化学校。”
瑞安,一所充满精彩悬念的学校。 是人才的摇篮,是“锐中人”成才的沃土; 它是释放青春和理想的蓝天,也是校友们永远的精神家园。
飞云浪声洗心神,西岘山光映晴空。 创业辛苦,孙子永远怀念。 一群有德之人就会成功,真理就会伟大。 我们在这里歌唱,我们在这里吟诵,沐浴雨露,沐浴春风。 让我们携手并进,内心坚强。 像大江之东,像初升的太阳,歌唱着我们亲爱的瑞忠!
金秋时节,盛典如期而至。 瑞安将以昂扬的斗志、累累的硕果,迎来辉煌的建校100周年。 一路风雨、阳光,我们一路歌声前行。 数百年来,我们不断歌唱,数百年来,我们不断燃烧火焰。 “瑞中人”见证了瑞中的辉煌。 回顾过去,放眼今天,展望未来,响应时代号召,“瑞中人”正以更大的动力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