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5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扩大中教师资格考试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同时颁布了《中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和《中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将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纳入教师法修改范围。 从2015年开始英语口语能力,教师资格“国考”制度在全国全面推行,通过全国统一的教师资格考试成为取得教师资格的唯一条件。 2016年英语口语能力,广东省开始全面实施中教师资格考试制度。 这意味着以往考试“准入门槛”过低,考试针对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双轨制”将改变,普通教师资格证书终身有效制度将被改变。将被废除[1]。
这一变化不仅促使我国师范院校学生近十年来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方式发生变化,也对师范院校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来,国内有学者对教师资格证改革背景下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探讨,但相关论文并不多。 有的探讨了高考形式下高师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出路[2-4],也有学者关注“国考”背景下的英语教师教育课程。教师资格证书英语面试的“考试”[5],也有少者对英语教学能力框架、学生对教师资格证书英语面试的感受等进行了研究[1-6]。 可以看出,学者们主要是在教师资格证考试背景下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研究,而针对师范生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的研究并不多。 在此背景下,研究师范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师范生英语口语能力的重要性
(一)跨过教师职业的门槛
教师资格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 虽然笔试是参加面试的前提条件,但面试的重要性并不亚于笔试。 在英语教师资格考试面试中,考生需要用英语进行试讲,因此英语口语能力的水平是能否顺利通过面试的重要因素。 师范生只有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才能从事教师职业。
(二)提高师范生英语口语水平
在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7]。 这不仅要求英语教师掌握专业英语知识和教学知识,还应具有系统的语言知识和标准的语音语调,能够用准确流利的英语进行教学。 因此,规范英语发音,提高英语口语水平不容忽视。
(三)提升师范生核心专业能力
基于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通过培养师范生英语口语能力,优化高职院校英语口语能力培养模式,提升英语专业师范生英语应用能力,有利于提高师范生英语口语能力。培养英语专业师范生能力的核心职业,从而培养更多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优秀教师。
2.师范生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1)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课程设置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践课程不足,无法满足英语教师资格证书面试的考试需求。 同时,在教学内容上,口语教学一般以一定的口语教材为基础,以单元为单位进行。 教学课堂活动的组织往往受到教材或教学大纲的束缚,缺乏对教师课堂英语口语和教师资格英语教学的培训。 口语技能训练。
(2)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流程有待优化。 目前,英语口语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句型练习或话题讨论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落后,以教师为主。 整个教学过程是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指导。 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说英语的机会较少,导致英语师范生不敢大胆地说英语,更不用说在讲台上自信地用英语授课。
(3)师范生口语水平较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差。 从目前高职师范生英语水平来看,英语口语能力较弱。 据调查英语口语能力教师资格“国考”背景下师范生英语口语能力培养有效途径研究,学生在课堂上不经常说英语,有的学生甚至偶尔在课堂上说英语或不说英语; 同时学英语,学生很少在课外练习口语; 学生学习被动,自主学习能力差,不考虑将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与将要从事的英语教学岗位相结合来为就业做准备。
3.有效培养师范生英语口语能力的途径研究
(一)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内容
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齐头并进。 针对英语教师资格面试和就业岗位要求,除语音、口语、听说等基础语言课程外,增设语言培训和教学技能课程。 新增师范生语音语调训练课程,如英语绘本阅读、英语、英语动配音等。 为师范生提供英语歌曲、英语戏剧等培养英语口语能力的课程开设教师礼仪、多媒体教学、体能训练等选修课程,提升专业技能。
增加教学实习时间,保证学生充分参与实践。 课程调整在注重培养师范生语言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同时,教学内容也需要创新。 在培养师范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教学内容上,立足于培养英语口语能力的目标,将传统的发音和日常交际英语两部分拓展为发音、日常交际口语、职场英语四个模块。口语和课堂口语。 ,循序渐进地推进,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发音模块通过发音训练纠正师范生的发音、语调; 日常口语模块通过创设日常生活场景,培养学生日常英语沟通能力; 职场口语模块设置职场作场景,通过任务型教学帮助学生在作过程中运用。 用英语解决问题; 课堂口语根据教师资格证书面试要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英语教学能力。
(二)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流程
围绕培养师范生口语能力的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将传统教学模式与“互联网+”相融合,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教师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创设真实的口语任务场景,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轻松有趣的英语口语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参与口语教学。 在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指导下,教师在课前利用翻转课堂,在课程网络平台上发送相关教学视频、、PPT,向学生推送英语口语学习任务和学习资源。 师范生在网络课程平台上完成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和学习,在口语训练平台上朗读纠正发音。
课堂上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视频配音、角 {MOD}扮演、戏剧表演、教学等小组口语活动,帮助师范生将所学的英语表达运用到口语交际和教学中。 通过学生综合自我评价和小组互动,根据评分做出最终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导者。 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师范生积极参与各种现实口语活动,从而体验英语口语的乐趣和顺利教学的快乐。 对教师职业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加强口语练习,提高师范生自主学习意识
除了教师在课堂上设计大量的口语活动来提高师范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外,还需要督促师范生加强课后口语练习,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应为师范生提供合适的口语英语内容,帮助学生选择课外口语训练材料,制定口语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英语学习资源提高英语表达能力。
教师可指导师范生使用口语训练平台、英语流说、英语趣配音、微软小影等软件进行口语练习,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利用QQ、微信等网络社交具让师范生进行口语阅读和英语口语,要求师范生每天朗读英语并发送语音留言到群里签到,或者进行口语交流。群内讨论英语话题,打造英语交流平台。 同时,鼓励师范生积极参加英语角活动、英语演讲、英语讲、英语绕口令等口语技能竞赛英语培训,促进学习。 通过引导师范生树立明确具体的目标、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
(四)提高教师专业技能英语口语能力,成为合格的教师
教师要深入,深入了解英语教学动态,积极与教师交流,参加相关研讨会,学习英语课程标准,熟悉英语教师的具体细节。资格考试,不断提高英语教学专业技能。 和素质,成为一名优秀辅导员,为师范生口语技能训练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师范生提高参加教师资格证面试的能力。 对于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流程,高职院校可以积极“搭建桥梁”,组织教师全面深入了解英语教学、认真开展面试准备培训等,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提升。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做了一些尝试。
首先,积极联系学院附属,安排老师到名师上课、参加名校授课,让老师们亲临英语课堂,了解英语现状教学,为师范生口语教学技能的培养提供有效指导; 其次,组织教师报考英语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官学英语,让教师有机会在第一现场了解考生面试的真实情况,发现考生面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指导学生预习。更有针对性的面试培训; 最后,学院还积极组织教师观摩“同班异质教学”等英语教学竞赛,为大学英语教师和英语教师进行深入学习和交流提供机会。
英语教学论文范例:分块教学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4。结论
综上所述,在教师资格证书“国考”政策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师范生英语口语能力培养路径应做出一系列调整。 增加实践课程比重,优化课程体系; 在英语口语课程体系中增加实用性、“以师为本”的教学内容,强化师范生英语教学能力; 创建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督导指导师范生开展课外英语口语练习,增强师范生说英语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深入英语教学一线,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为师范生提供全面指导,学生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考试。 通过有效的培养路径,强化师范生英语口语能力,提升师范生专业核心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国家和社会提供高素质教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