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我的朋友可能会发现我经常带孩子去剧院。 看绘本、看表演、参加活动可以说是我们的日常。
我还记得姐姐不到两岁时在圆明园皇家皮影剧院看的第一场演出《鹤龟》和《贪鼠》。 年幼的孩子们被这一幕迷住了,回来后兴奋得彻夜难眠学英语,不停地给我复述乌龟和鹤打架的。
其实看绘本和看表演在我看来是同一种学习方式。 对于孩子来说,绘本是静态的大片,而表演则是动态的。
我们带孩子远行万里的机会终究是有限的,我们让孩子体验各种生活的机会也是有限的。 在那些无法吟诵诗歌、凝思远方的时刻,庆幸的是,我们仍然可以举起绘本走进剧场,让孩子们进入不一样的世界,拓宽人生阅历,无限拓展创造力和想象力。
随着宝的社交活动逐渐丰富(作业也逐渐增多),她看剧的时间越来越少。 除了假期可以随心所欲之外,学期里她只能每月安排一次戏。 随处看剧的乐趣是贝的孩子们独有的,他们仍然拥有看剧的自由。
上周日,我和贝去天桥了韩国创意绘亲子剧《嘟嘟泡泡龟别跑》。 没做作业也是我的错。 促销时称适合2-6岁童。 我心想,姐姐我们都过了年纪了,可能不喜欢这么幼稚的剧(周六已经玩了一整天了,该做作业了),所以就只带了妹妹。 但看完之后,我却深深地后悔了。 这不是一部只适合2-6岁孩子看的剧。 我想不出这么有创意的想法。 喜欢的妹妹肯定会更有灵感。
整部剧描述起来非常简单。 舞台中央有一块大白板,一共有五个表演者。 他们是嘟嘟和泡泡,由一男一女主演。 舞台两侧还有两名音乐家和一名多媒体作人员。
Dudu和Bubble就像韩国的“神笔马良”。 当他们落笔时,世界就出现了。 他们在白板上一个圆圈,它就变成了一张能笑能哭的脸,也能变成一颗小小的心。 蛋。 嘟嘟和泡泡把他们的蛋宝宝照顾得很好。 突然,鸡蛋裂开了,一只小乌龟破壳而出。 可过了一会,调皮的小乌龟又从海滩上跑了。
为了找到小乌龟,嘟嘟和泡泡拿起了手中的笔,笔在白板上掀起了巨大的波浪。 有时它们只是一个小点,但它们却变成了可爱的小丑鱼,在它们周围嬉戏。 ; 明明是简单的线条,却化作了一只恐怖的大章鱼,向他们袭来。
更有趣的是,绘与多媒体投影的结合,让线条和形状变得栩栩如生,这已经让孩子们惊叹不已,但随着现场音乐(两位音乐家的现场音乐)、灯光特效和道具的综合运用,二维“会动的”变成了三维。
比如,泡泡被一只大章鱼缠住,拖进了深海。 正当孩子们紧张地喊叫时,嘟嘟把黑板擦当刀,把白板上的章鱼“砍”了。 就在这时,泡泡从白板后面掉了出来。 Pao,身体上缠绕着大长柔软的章鱼触手。
这还不是全部。 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小乌龟。 正当他们欢呼的时候,“啊!” 一条大鱼一口就把小乌龟吞了下去。 想和这条大鱼战斗吗? 天啊最近看了一部亲子剧,太有想象力了,一个变成了两个,两个变成了四个,然后白板上就密密麻麻的爬满了这些恶毒的鱼。 眼看鱼就要吞掉嘟嘟和泡泡了,这时候学英语看什么剧,两个机智的人了一个盒子,然后把章鱼的触手贴在盒子上,竟然是一个吸尘器!
呜~~~大鱼都被吸进了吸尘器里,整个世界都安静了,孩子们兴奋地拍手。
这样的奇思妙想在这部剧中层出不穷。 其海报宣称:“下一秒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果然,下一秒就充满了惊喜。
如果说这部剧最让我感动的话,那就是它表达了孩子们眼中的世界。 无拘无束、无拘无束,这是孩子们想象世界的特权。
毕加索曾说过:“我花了四年的时间才能得像拉斐尔一样学英语看什么剧,但我却花了一生的时间才能得像孩子一样。” 学前阶段是创造力的黄金时期,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自然地。 他们散发着创造潜力,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很少有成见。 他们能很好地将两个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内心面。
但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变得更加传统,而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呢?
这确实和我们的教育有关。 除了文化和教育模式之外,另一个原因是我们父母常常忽视孩子的创造性表现学英语,更不用说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了。
作为成年人,我们常常认为那些实用的、以前从未发生过的创造才叫创造。 但事实上,根据心理学家考夫曼等人的研究结果,这些都属于成人创造力的范畴。 如果我们把成人的创造力称为big C(C是创造力的首字母),那么孩子的创造力就可以称为mini-c,意思是迷你创造力。 它是对童经历、行为和事件的新颖且对个人有意义的解释。
比如有一次我带着宝和贝去麦当劳吃饭。 贝拿起一块麦乐鸡,说道:“妈妈,拿耳温计来。” 我仔细一看学英语看什么剧,确实,鸡块的形状确实有点……像一个胖乎乎的耳温计。 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不难通过相似的形状将炸鸡块与耳温计联系起来,也没有发现它有多大的价值。 但对于孩子来说,是她对炸鸡块的新认识,这是孩子创造力的体现。
这种创造力对于孩子的发展有多重要? 心理学家发现,它不仅是童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学英语看什么剧,更重要的是,它是促进童发展的关键因素。 研究表明英语培训,与认知密切相关的因素中,想象力的贡献率最高,表明想象力是幼认知发展的重要因素。 这提醒我们家长,想要孩子聪明,学习能力强,赢在起跑线上,不一定要上昂贵的早教,也不应该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教孩子背诵上。唐诗、练习算术、学英语。 更应该做的是珍惜每一个孩子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表达,陪他看一些好玩但“无用”的绘本和《嘟嘟泡泡》这样的童剧。 这些看似浪费的时间,实际上却在暗自丰富着我们孩子的认知,让他们成为了一个知识积累很多,天赋却很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