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哲学在西方世界的传播

2025-01-14 20:47发布

明末以来,海外学术界特别是西方学术界在和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时,多选用孔孟之学。以至于西方学术界一度认为,除了《四书》、《五经》和《道德经》之外,中国没有其他独具哲学价值的优秀思想著作。阳明学说虽然形成,但欧洲与中国开始了真正的文化学术接触与交流,大批来华传教士开始向欧洲介绍和中国文化经典。然而,为了方便在中国传教,传教士们把目光转向了中国的儒家和道教,以寻求本土文化的支持。 《论语》和《道德经》因此成为的首选。阳明学主张“知行合一”、“良心发展”,即“圣学”、“心学”、“实学”的统一。它与儒、释、道不同。因此自明末以来它就没有进入西方的研究。观众的视野。

研究发现,1826年密歇根大学图书馆出版的16卷本《王阳明先生先圣全集》堪称阳明学西传史上的一件盛事。 。但由于语言障碍和障碍,全集对汉学研究并无贡献。对国外的西方观众影响不大。除了日本学者羽贺在《日本亚洲学会会刊》(Transactions of the Asiatic Society of Japan)发表的一篇有关日本哲学学派的英文文章中简单提及王阳明之外学英语,《日本亚洲学会会刊》上几乎没有阳明主义的声音。整个19世纪的西方世界。阳明心学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是从《转习录》的英译开始的。 《传习录》由王氏弟子徐艾、钱德鸿主编。是王阳明问答语录和学术书信的简明合集。本书全面涵盖了王阳明的思想,体现了他的教学方法和语言艺术。它是儒家哲学的代表作,被视为阳明学派的“经典”,是研究阳明心学的重要教材。 1916年,美国哲学、心理学教授、传教士弗雷德里克·亨克博士完成了《传习录》的第一本英译本,并在伦敦由开庭出版社以《王阳明的哲学》为名出版。本书正文包括《王阳明传》及部分著作节选。 《王阳明传》主要根据钱德宏所著的《年表》详细介绍王阳明的生平,而作品节选有《王阳明传》。 ”、散文、书信以及书信的后续部分“第一次将王阳明的哲学思想完全带入了西方。”

20世纪上半叶,除了英法学者的零星著作外,阳明学的和研究并没有太大进展。无论是在长度还是深度上西方的英语,欧洲或美国都没有一部著作能与亨克的《王阳明哲学》相媲美。 。在动荡的战争形势下,学者们主要选取阳明思想中期望在战争中召唤人性的良心理论进行活动。因此,这一时期的西方世界并没有真正看到阳明学说的全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遭受了严重的战争创伤。人们面临信仰危机,渴望寻找现代文明的出路。许多学者认为,西方哲学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无限偏离了其本质,成为一种难以捉摸的哲学教义。法国汉学家弗朗索瓦·朱利安在《圣人无心——或者哲学的彼岸》一书的序言中说:“为了重新丰富智慧,并区分智慧与哲学,人们必须有东游,希望能够看到另一种光(一种光点),在反驳的光的照耀下,让智慧站起来,面对理性,从而重新审视理性的偏见。”这是在西方社会面临的历史情境中。重建我们倡导“知行合一”的信仰与社会发展。 》和《阳明学》确实从学术意义上引起了西方社会的关注。

1951年,斯坦福大学华人学者AFWright在美国发起成立中国思想委员会,并于次年9月召开了第一次学术会议。此后发表的论文集包括戴维·尼维森(David S. Nivison)的《王阳明》。此后中国思想中的“知”与“行”问题。”旅美华人学者张君劢1955年在《东西方哲学》杂志上发表了《王阳明哲学》一文, 1957年至1962年出版《王阳明哲学》两卷。 1962年,张君劢又出版了《王阳明理学思想史》一书,分四章详细介绍了王阳明的生平、学说、争论和后来的研究。 《16世纪中国唯心主义哲学家》(Wang Yang-ming: The Idealist Philosopher of 16th Century China)对16世纪中国唯心主义哲学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 《阳明思想》围绕王阳明思想中最核心的两个概念——“心”和“良心”展开论述,书末附有涵盖王阳明研究的英文参考书目,被认为是最全面的王阳明著作。迄今为止在西方世界。 1963年,美籍华人学者、哲学史家陈永捷出版了《传习录》新译本,引发了新的研究热潮。此后的20年里,涌现出许多阳明学学者,如著名的加拿大华人汉学家Julia Ching,她将王阳明的67封重要书信成英文,其中27封从未被;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杜维明将波士顿打造成为美国新的阳明学中心。正是这些汉学家、中国学者的不懈努力,才使得阳明学研究风靡海外。 1972年,夏威夷大学举办了纪念王阳明诞辰500周年和王阳明思想的国际研讨会,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

进入20世纪80、90年代后西方的英语,年轻一代阳明学者迅速成长,国际上涌现出一批具有学术价值的专着和博士论文。其中最典型的是美国学者菲利普·J·艾芬豪(Philip J. Ivanhoe),他曾在斯坦福大学哲学系攻读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师从中国哲学专家倪德伟、李·年。 1990年,艾文和根据其博士论文发表了《儒家传统的伦理学:孟子、王阳明的思想》,分析了孟子阳明心性学派的内在传承,认为王阳明的心性学说是在吸收儒家、道家思想的基础上。道德形而上学建立在。 2009年,艾文和出版了《鲁王新儒学读本》(Readings from the Lu-Wang School of Neo-Confucianism)一书西方的英语,摘录《转溪录》和《大学》的节选为以及一些理论书信和诗歌等,被认为是英语世界鲁王学派研究领域的权威专着。

西方英语north_西方英语怎么读western_西方的英语

经过中外哲学家半个多世纪的努力,阳明学研究在西方世界并不像过去那样被边缘化。然而,由于汉语语言的灵活性以及中西话语体系的差异,现有的阳明学研究尚未能够积极参与世界哲学的体系构建。亨克的在英语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认为是一部开创性的作品。他的传教士身份和宗教学术背景使他的带有浓厚的比较宗教 {MOD}彩。他将“道”译为“Doctrine”。 ”(教义)、“天”被译为“天堂”(Heaven)等等,在过程中,他显然以传播基督教教义、将西方话语框架强加于人为己任。事实上,在中华文明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一套与西方不同的预设概念,即“道”与“道”、“天”与“道”的不匹配。 “天道”很容易导致西方学者对中国的不相适应的世界观,形成“西化”的幻象阿卡索,构建出一套披着中国思想外衣的西方阳明学说。

进入新世纪以来外教,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全面推进,阳明哲学的国际传播进入了多元化发展的新时期。国内学者的阳明学术研究开始走出国门阳明哲学在西方世界的传播,积极参与国际阳明学对话。 2018年1月,教育部长江学者杨国荣教授主笔、龚译成英文的《走向良心——《传习录》与阳明心学》一书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海燕。本书的英文部分专门用一章介绍了英文和中文的重要术语。可以说是中国本土学者介绍阳明心学的一次突破性尝试,极具研究价值。在构建中国哲学海外话语体系的当代课题下,我们需要更多有志于阳明学和国际传播的专家学者。基于文化传承和文明互鉴,我们需要用中外合作的模式,开展多学科合作、多模式。这种具有动态协同性的通用双语读物,不仅用中文讲述中国哲学,也有助于西方世界的发展。读者准确了解阳明学,开启阳明学海外传播的新篇章。

季羡林先生在“文化终身成就奖”表彰大会上表示:“在世界文明发展的漫长历史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始终是不可或缺的主导力量。 ……可以说,没有,就没有社会进步;没有,世界就一日不存”。从东汉到唐宋的佛经西方的英语,从明末清初的科学技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西学,以及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每天的全方位。高潮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思想交流。伴随活动而来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不仅促进了阳明思想所蕴含的中国精神、中国智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而且以新的姿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的对话,从而逐步实现“阳明思想”的建设。中国海外哲学话语体系的美好愿景正如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终身教授程中英所言,以道德良心为核心的阳明学道德理想主义无疑是治疗道德滑坡非人性弊病的一剂良。当今世界的逐利和物质欲望。 。因此,世界人民对道德良知的呼唤,是进一步推进阳明学作的最佳契机。

《光明日报》(2019年5月11日第11页)